回归教育本位
二是既然让高校贷款,就应该相应地给予高校还款的能力和还款的机制。中国高校的收入,大致来源于政府拨款、学生收费、经营收入、校友社会人士企业捐赠。
围绕大学的收入现状,在政府投入不增加,学生收费不能提高的前提下,教育界一些人士建议:允许高校进一步盘活自己的资源、资产,让空置的土地、空关的校舍发挥市场效益,缓解高校的资金困难。他们不希望,学校守着黄金土地因受政策局限而讨饭吃——这样的观念,与10多年前高校破墙开店盘活资源大兴企业是多么的一致。而这也正是为社会所担忧的,比如,会不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会不会让高校进一步分散办学的精力,会不会进一步误导办学的方向?
当然,持如此观念者,同时建议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投资经营模式,不直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而是通过投资公司模式,打理学校资产,使资产增值。但这样的建议,难以得到社会认同,我国高校已经受够了学校办企业、学校投资经营的折腾,而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不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整体的功利浮躁气氛,无法让高校真正按市场规律好好 理财。要让高校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必须重新认识教育产业、教育市场化等观念,必须改革高校内的行政管理以及官僚体制,必须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
教育资源多元化
三是打破国家对教育资源垄断的格局。从贷款这一问题分析,国家无法给予高校足够的资金投入,直接导致了高校的贷款行为;政府与高校没有理顺的关系,导致高校的问题最终由政府买单……改变这样的局面,出路不在于政府包办高等教育,增加投资来还债务;也不在于加强对学校财务运行的监督、控制,而在于打破教育资源垄断格局,发展更多能按市场规律、教育规律办学的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的市场竞争格局,建立科学的政府拨款体系(包括针对公立学校的财政拨款以及针对民办学校的项目支持拨款),重新理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在于归还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按照教育法,学校有办学自主权,但在多年来的政府管理下,学校的自主权被剥夺),在于改革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才可能真正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这样的大学,方可理性地处理学校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的关系,方可把精力放在教育之中,方可获得社会更多的支持,方可有教育责任意识,好好当家 ( 行情 论坛 ),守住国家(以及企业、个人捐赠)的资产,并让其在市场中增值,为教育所用。
笔者认为,不管政府部门与学校领导对目前这2000亿元高校贷款持乐观或者悲观态度,认为其正常或陷入困局,从教育发展角度,来审视大学发展,并由此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应该拥有的健康关系,确定高等学校的功能和作用,从有利于教育长远发展角度处理高校债务问题,已经十分紧迫。希望本文提供的一些想法,能为处理高校债务问题,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 熊丙奇)
[上一页][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