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倩: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今天我们要给您介绍认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一位科学家,因为他若干年前的一个科研成果,使得中国的小麦产量猛增了60亿斤,又因为他的一个非常合理的建议,使得从1998年就开始出现并且连续五年就一直在反复的粮食减产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他就是中科院的院士李振声先生。
2007年2月27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午十时许,国家主席胡锦涛郑重的把这个奖项和500万元奖金颁发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先生。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00年,是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者的最高奖项,这个奖项必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奖金额为500万元。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李振声是此奖项的第十位获得者,也是2006年度唯一获得这项殊荣的科学家。
董 倩:李院士,首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或者对于一名科研人员来说,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样的一个奖项,在你们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它的分量有多重?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对于一名科研工作者来说,它的分量有多重?
李振声:当然是很大的鼓励了,我也很难衡量究竟有多重,不过这个对于科技人员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这表示国家党和政府对科技人员给予的一种非常高的荣誉,一定希望在这个荣誉之下能够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当然这也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不过对我来说,我觉得它所表彰的更是我们这个集体,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所以我说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光荣、研究所的光荣,当然我个人也有一份在里面。
事实上,作为为我国粮食产量提升做出卓越贡献的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和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齐名,他们被业内人士共同尊称作“南袁北李”。
李振声与小麦打交道早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在我国的北方,很多人都有一个盼望,那就是天天都能吃上白面。当时,人们的主食主要是玉米、土豆等,相比之下,小麦单产低,容易遭受病害。1956年,黄河流域流行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小麦病害叫条锈病,使小麦每亩减产20%到30%,整个黄河流域就减产一百多亿斤,李振声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自己对小麦的研究。
为了提高我国小麦的抗病害能力,李振声选择了一种在当时很多人都不敢轻易涉及的“远缘杂交”这个研究方向,具体做法就是用小麦和一种具有很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牧草进行杂交试验,因为牧草和小麦不是同一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所以这种杂交被称作“远缘杂交” 试验。
这个试验一做就是20年,到80年代末,李振声用20年时间培育出来的杂交小麦——小偃6号终于获得成功,也就是这个小偃6号,在80年末代它使我国的小麦产量累计增产60亿斤。
董 倩:20年的时间克服了这样的一个科技上的难题,但是我们现在评选,我们要回过头去看将近20年以前的一个评选成果,您自己怎么看这样一个成绩?
李振声:当然那一段还是非常辛苦的,要是说这项工作,我做的是小麦和草的杂交,这是草,这是小麦,这两个相差很大,这两个杂交起来有许多困难,我们一般说有三大困难,第一,两个不容易杂交成功。第二,杂交成功以后,杂种后代是不育的,就像驴和马杂交以后产生了骡子,骡子是不能下骡子的,但是它可以干活,小麦也不接种子有什么用处?所以这是第二个困难。第三个困难,因为它的特性差异很大,杂种分离得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而且很不容易稳定,这样就是需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董 倩:怎么会想起它跟它,根本就不搭界的事儿,为什么会把它们两个放在一起去想?
李振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得另外给你讲一个故事,你看看这是我们现在种的小麦,你知道我们现在种的小麦是怎么来的吗?
董 倩:地上长出来的。
李振声:我们现在种植的普通小麦是由三种野生植物经过两次远缘杂交,经历了九千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小麦。
董 倩:九千年?
李振声:九千年,我们最早种植的,九千年之前,在中东地区古墓里边挖出来的,只有一粒小麦,这个叫一粒小麦,并不是说整个穗子只结一粒种子,只是这个小穗,一个小穗上只结一粒种子,这个时候产量很低。九千年以后,这个一粒小麦就遇到了一个田间杂草,叫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发生了天然杂交,这个小麦和草,这就是远缘杂交。
董 倩:这是大自然安排的。
李振声:大自然安排的远缘杂交,这个杂交以后就增加了一些好的,就把它的一些特性增加到小麦里边来了,一粒小麦就变成了二粒小麦,二粒小麦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小穗上长两粒种子,两粒种子当然比一粒种子产量就高了,加了特性,产量就高了。可是到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时候,二粒小麦又和另外一个山羊草相遇,进行了第二次远缘杂交。
董 倩:这也是大自然的安排?
李振声:也是大自然的安排,第二次远缘杂交以后,小麦的面粉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这个面粉都是不能发面的,到了普通小麦,这个面粉才能够发起来,我们今天能够吃到馒头、面包,就是因为能够发面,这个基因哪里来的?就是它的第二个衍生亲本叫粗山羊草贡献了这个基因。
董 倩:所以我们今天有吃有喝真得谢谢老天爷,谢谢大自然。
李振声:谢谢大自然,也要谢谢小草,没有这个小草,我们今天就不可能有馒头吃,有面包吃。
董 倩:就是粗山羊草。
李振声:粗山羊草。你想想,除了普通小麦之外,没有任何作物的面粉是能够发面的,就是因为第二次的远缘杂交,所以产生了普通小麦,它的产量又高,面粉的品质又好。你想做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了解了这个情况,当然我就要产生一种新的想法,我们能不能通过人工的办法,把另外的草好的基因加到小麦里边来呢?
[1][2][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