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电28日2时左右,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遭遇瞬间大风,造成11节车厢脱轨,3名旅客死亡,34名旅客受伤。
据测风仪记录,列车脱轨地点瞬间风力达到13级。
事故地点是全国著名风区
列车被吹翻地在乌鲁木齐以东120公里左右的南疆线珍珠泉附近,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风区,新疆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就在这里。
铁道部派出工作组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
火车脱轨为瞬时狂风所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表示,根据吐鲁番地区两个观测站提供的气象资料分析,当时两个观测站只观测到浮尘天气,并没有沙尘暴的信息,因此如果火车脱轨是由于气象原因,应该是因为瞬时风力比较大。
最后一名受困伤者已获救
28日10时,5807次旅客列车中最后一名受困伤者已成功获救。
这位名叫韩建伟的伤者是一名列车巡检员,当时他正在列车的宿营车厢里休息,2时05分,5807次列车9至19位车辆脱轨侧翻,他的一条腿被甩出窗外压在地上。救援人员用电焊将压迫他腿部的车厢解体后拽出,随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千余名车上旅客安全转送
记者从乌鲁木齐铁路局了解到,对因遭受大风袭击而侧翻列车的救援工作基本结束,1100余名旅客分别乘坐救援列车和大轿车转往目的地,受伤人员也被及时送到事发地附近的吐鲁番和托克逊医院进行救治。
经过全力救援,南疆铁路于11时30分恢复运输。
火车遇大风沙易侧翻
“今年的沙尘暴与往年相比,肯定来得早,这与暖冬有一定关系。新疆等地是较易受灾区。”昨天上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卫星沙尘监测的方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记者采访相关物理学家了解到,如果列车车窗遭遇沙石袭击破裂的话,应尽快人为打碎另一侧玻璃,这样的话,可以减少翻车的危险。
沙尘来得早 与暖冬有关
据方先生介绍,沙尘天气的形成离不开三方面条件的共同作用:裸露在地表的沙源、持久的强风、令大气层不稳定的热力条件。
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原因在于开春后土壤解冻,而地表的植被尚未长起来,这时候地表沙石裸露,浮土浮沙较多,容易形成沙尘天气。“今年是暖冬,土壤解冻较早,沙尘天气来得比往年早。”方先生说。
另据分析,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沙尘天气的分布季节也比较广,相比于以前主要集中于3月-5月的情况,现在12月、1月也有了沙尘天气,发生频次较多。
打碎另侧窗玻璃
可降低翻车概率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王玉凤教授解析说,火车相比于汽车,在遭遇特大沙尘暴的时候,更容易翻车。
王教授分析说,火车不像汽车一样直接与地面接触,而是在轨道上运行,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火车车厢较多,受力面积较大,在遭遇特大风沙时,就比较容易发生侧翻。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吴教授介绍,特大沙尘暴往往先导致车厢一侧的车窗玻璃破碎,这时候,如果人为地把另一侧的车窗玻璃也打碎,保持气流通畅,则列车所受压力将大大减小,火车翻车的概率可以适当降低。
特大沙尘暴易袭新疆
据方翔介绍,我国比较容易遭受特大沙尘暴的地区主要是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
具体来说,新疆塔克拉玛干地区属于沙漠地区,容易产生特大沙尘暴。不过,由于地广人稀,一般影响不大。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也容易遭受特大沙尘暴。去年4月9日,一场百年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从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T70次列车,列车到达北京时,已是伤痕累累,一次更换了250块玻璃。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由于地处蒙古高原下风向,也是特大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地区。北京地区遭受的沙尘暴,主要就是来自于内蒙古。(郭紫纯)
背景资料新疆地区风沙天历史事件
2001年4月13日,一场12级以上的大风连刮3天,风速达到每秒51至56米,以致测风仪达到极限失效,停留在红山渠邻站珍珠泉车站的11节列车车厢被刮下路基。
2006年4月9日晚7时许,从乌鲁木齐发往北京的T70次列车运行至小草湖至红层之间时,遭遇特大沙尘暴袭击,沙尘暴卷起的沙石将车体运行方向左侧窗户玻璃全部损坏。
4月12日8时06分,T70次列车晚点近33小时后,终于驶入了北京西站3站台。
2006年4月11日起,在吐鲁番地区,大风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数千名旅客被困。兰新铁路吐鲁番段有36列客运列车停轮避风,部分列车车体玻璃损失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