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谢臻 李冀 通讯员 旅欣)“南京要构建两大旅游区、3个节庆品牌,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我认为重要的传统岁时节如端午、中秋等应当成为法定假日”……在昨天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民俗学会和南京梅花节组委会主办,南京市旅游局、《中国旅游地理》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从事年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共赢之路。
构建两大旅游区、3个节庆品牌
副市长陈刚在论坛上说,南京地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4种,包括南京云锦、金陵刻经、秦淮灯会、金线金箔等4项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云锦织造工艺正在积极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等正在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年俗文化是民族性最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为此,在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南京将着力构建两大平台,突出三大载体。具体表现为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南京民俗博物馆为核心的需要集中保护、传承和展示年俗文化的两大特色旅游区;夫子庙灯会、栖霞寺迎新年听钟声和南京国际梅花节三大品牌旅游节庆活动。
应将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教授柯杨说:“重要的传统岁时节日应当成为法定假日。春节长假是完全必要的,但应当把除夕这一天也加进去。至于‘五一’、‘十一’长假,可以各放假3天,把节约下来的假日分配给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岁时节日。”柯杨认为,传统岁时节日的立法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我国也应尽快立法将其成为法定假日,以利于传统节日的恢复和振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委员乌丙安认为,当前要唤醒民众对春节等传统年节的文化记忆,不仅仅是依靠放假;而应该“民间办节、政府支持”,积极为老百姓创造年节文化氛围。
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扩大中国年俗文化影响
市旅游局许宏局长说,在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问题上,需要重视民俗、年俗文化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实现民俗文化从意识领域到市场领域的跨越,将民俗文化遗存转化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这样年俗文化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可以用灵活的形式传播民俗文化,让人们在愉悦的旅游活动中回归传统。最后,与会专家一致讨论通过《年俗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南京宣言》。《宣言》称:年俗文化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社会各界应对年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予以充分重视。建议加快对传统年节假日的立法工作,重新调整公众假日,使传统年节的文化传承活动有一个合理的假日空间。同时,应尽快启动春节申遗,使中国年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