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族主义反映 亚洲对世界不信任
文 [英]居伊•容凯尔
编译 何黎
印度塔塔钢铁日前以67亿英镑(约合10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英荷钢铁制造商哥鲁氏(Corus)。
客观地讲,印度仍在前进。然而,尽管印度经济增长迅速,它仍只不过是一个次中量级选手,其国民生产总值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出口和双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量尚不及澳大利亚。
虽然如此,上述交易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有望深化世界对印度的影响,同时也能增强印度在全球的影响力。由于其他印度公司必然沿着塔塔的足迹,走上海外收购的道路,因此它们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中的利益会越来越大,这将极大地刺激它们,谋求提高印度经济的开放程度。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其他亚洲国家。
然而,当印度迟缓地逐步降低外国投资门槛之际,其他国家中却正出现抵制外资的压力。
泰国军政府正加大对外国所有权的限制。在韩国,外国投资者帮助重建了那些在1997年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的本地企业,但由于他们从中获取了利润,因此广泛受质疑。在日本,由于政府准备推行的计划,可能使外国公司在日本进行收购交易的难度略有下降,正遭到日本企业界的强烈抵制。
通常情况下,当经济状况不佳时,保护主义就会活跃起来。但如今,多数亚洲国家都在急速发展。该地区也并非仅仅是在对西方国家表现出的经济民族主义作出回应——例如美国国会否决了中海油对美国公司尤尼科(Unocal)提起的收购,以及欧洲对印度米塔尔钢铁(Mittal Steel)收购阿塞洛(Arcelor,由法国、卢森堡和西班牙的钢铁公司联合组成——此笔交易最终获得成功——的沙文主义反应。
在过去10年中,许多长期封闭的亚洲经济体都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开放:中国是出于政治选择,而日本和韩国则是由于经济危机。在这么多的剧烈变化后,它们似乎开始出现了“消化不良”。在亚洲最大的三个经济体中,市场化改革的政治动力正在减弱。在日本,安倍晋三政治上的威信正迅速下降,而即将离任的韩国总统卢武铉,则从未真正进行过尝试。
这暴露出,亚洲国家对于邻国乃至整个世界,有一种内省式的不信任。在这种有欠牢固的基础上,亚洲经济也难以明显从中获益。最终,将狭隘的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将使亚洲国家蒙受最沉重损失。
(英国《金融时报》)
参考辞典
经济民族主义
所谓“经济民族主义”,就是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对国内企业或产品实行保护,阻碍外国公司并购本国企业及进口外国产品,也被称为“经济爱国主义”,它是经济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