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张晓松 万一 王宇)中国每10个消费者中有6至7人给食品安全投下“否决票”。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发布的《2006年31个城市食品放心工程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市场的安全状况感到不放心。
调查结果引起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一些代表和委员说,民意已给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下达“最后通牒”。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了2006年食品制假售假十大典型案件,“吊白块”米线、有毒咸鱼干、苏丹红海椒面、硼砂凉皮,含有氢氧化钠的假冒名牌啤酒,使用废旧皮革生产的食用明胶,过氧化值超标的食用油……各种造假制劣行为令人瞠目结舌。
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说:“消费者在给食品安全投下‘否决票’的同时,也给有关政府部门投下了‘否决票。”他指出,有关部门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尽快拿出有力措施解决已存在多年的食品安全问题。
九三学社中央在给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交的提案材料中提出,食品安全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重视与加强中国食品质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是目前亟待各级政府重视与解决的重大课题。
生产环节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已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甚至个别大企业和名牌产品也不例外。有的知名产品竟然也存在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的行为。
“中国食品卫生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王秦平认为,要保障食品安全,必须抓好源头,防患于未然。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表示,针对大规模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中国尚未出台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现有法规分散、零乱,且标准过少。
他说,由于法规不完善,对于农产品农药残留造成的人体伤害,尚无法追究法律责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调查显示,目前城乡食品市场差别过大,一些被城市围剿的假冒伪劣食品纷纷“上山下乡”。消费者普遍认为,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更应关注。
来自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刘中慧说,由于远离城市,很少有人过问乡间小店的食品卫生状况,农村已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盲区。
刘中慧说:“有关部门对制假造假的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应该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大力加强。”
任启兴委员:食品安全应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监控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黄会清、吴晶)食品安全监管由于立法不完善遗留执法空隙和隐患,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任启兴为此提出,食品行业应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据他介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食品行业外部环境和内部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使我国食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食品行业配套政策不完善、监管不力,食品结构相对不合理,食品中危害微生物、农药兽药残留量、重金属严重超标,滥用激素、食品添加剂现象大量存在,生产、运输、仓储、销售中二次污染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食品生产环境恶化。全国20多个省区市出现酸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已造成地下饮用水严重污染,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严重威胁。
北京采取七项措施确保两会期间食品安全 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1日作出部署,要求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地区)在“两会”召开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同时,对重点地区尤其是代表(委员)驻地宾馆及周边地区加强监控,确保“两会”期间食品市场秩序稳定。据介绍,北京市将采取七项措施确保“两会”期间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