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古村落只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古村落保护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吴晶晶、周婷玉)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起了一幢幢小洋楼,历史悠久的村子里“破旧”房屋都推掉建成贴磁砖的新房……由于无序开发和保护不力,加上一些地方片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导致我国古村落的破坏有加剧之势。
据有关统计,我国60多万个村庄中,经过开发的“洗礼”,大多已经失去了历史文化特征,剩下来的古村落只有5000-8000个。“这些仅剩的古村落也危在旦夕。”来自云南的哈尼族全国人大代表张美兰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认为,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下,古村镇消失很快。一方面,是以建筑为主体的整体上的瓦解,另一方面则是村镇内部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
“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要破坏掉只需几天的工夫,一旦破坏了就不可恢复了。”全国人大代表格桑顿珠说。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忧心忡忡:“如果这样继续发展,十几年后,民族的、传统的历史记忆和传承就都没有了。”冯骥才委员认为,文化遗存的流失与近20年大批古董贩子走村串乡,穿街入户,上门“淘宝”有着直接关系。村民不了解这些遗存历史文化的价值,许多与其地域有重要关系的文献与器物被廉价买走,致使许多少数民族古老的村寨中已很难见到传衍久远的遗存。
“我们西双版纳州曾经有一条著名的傣族特色街,沿街都是古老的竹楼,后来由于房子都租借给外来的人,现在已经面目全非,十分令人惋惜。”张美兰代表说。尼玛泽仁委员曾走遍全国的藏区,看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事情。一些寺庙因为对文化的认识不够,从供奉的意义上把很多壁画翻新,或用颜料重新刷过,更有甚者把原来的擦掉,重新涂画。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能把传统的优势和文化丢了,“比如我们在建设玉龙新县城时,所有的房屋都保持了纳西族在屋顶上盖瓦的传统,虽然多花了钱,但是保留了民族文化的符号。”他还认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要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没有当地居民的参与,古村落的各项保护措施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冯骥才委员指出,保护古村镇,既要保留古老的村容镇貌,更要留住它的内涵。“否则这些古村镇即使保留下来,也成为记忆的真空。”尼玛泽仁委员建议,应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体现价值。“莫让古村落只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张美兰代表说,“古村落已经到了非保护不可的时候了。”
专题:
2007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