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最近的20年已经得到蓬勃发展。有关数据指出,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国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英语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原因之一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英语”的强烈冲击。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潘文国教授表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英语”的范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中国英语”只是反映中国的某些特定事物,如胡同(hutong)、豆腐(doufu)等词汇。如今,反映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在不断增多,比如中国哲学上的道家,现在国外就叫Dao(道),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词”(ci)、“赋”(fu)、“绝句”(jueju)、“律诗”(lüshi)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甚至中国古典名著的《论语》、《诗经》,以前约定俗成地译成“AnalectsofConfucius”和“Bookof Songs”,现在很多国外学者也倾向于重新音译成“Lunyu”、“Shijing”。
上海一家外文报刊的资深编辑徐小姐说,“中国英语”和其他混合性英语的出现,丰富了英语词汇。“除了汉语,其他国家的语言对英语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德文、法文,他们与英语在写法上有接近80%的相似度。可以说,俄国有俄国英语,日本有日国英语,美国有美国英语,法国有法国英语……英语已经成为世界混合语。”
徐小姐还表示,在语言发展的各个时期,相互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语言发展的过程就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只不过根据国力上的强弱,某种趋势更明显。比如,像沙发、咖啡这样的词汇也曾经传入中国。在中国比较强盛的历史时期,中文也对日文、韩文产生过重大影响。选稿:王秉杰来源:环球时报作者:章炜张灯结彩喜迎元宵节华交会上新奇创意看不完面包车车速过快撞上助动车 骑车人飞出10米身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