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 为新农村建设京郊调研
3月4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来自湖北、四川、江苏、河南、广西和山东等地的12名全国人大代表利用休息时间,齐聚在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惠南庄村,为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调研,一边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建议方案。
据活动负责人熊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全国人大代表实地调研新农村建设及土地管理法修改的立法情况”,之所以举办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更好的了解农民的心声,把农民真正的需要带到两会上去。另外,因为在城市化进程当中,按产值计算土地赔偿金与当下农村的发展现状不适应,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通过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让农民参与到讨论之中,促使农民参与立法,增强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京郊调研重经济
集体收入多少?连片经营还是分散经营?农产品销路怎么样?代表们在调研农村建设情况时,最关心的还是农民的经济建设问题。对于惠南庄村想建蔬菜大棚,申报品牌蔬菜的想法给与了充分的肯定,针对惠南庄村在发展中出现的“建蔬菜大棚经济效益高但是土地少”的矛盾,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兆勤指出,发展新农村应以发展产业经济为主,通过包装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由于现代农业是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原有的分散小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0年土地承包不变不意味着不能动,农村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可以成立合作组织来建设种粮大户、种菜大户这样的规模经济,通过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占地补偿方面建议根据农民土地的产出效益制定补偿办法,兼顾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人才技术是核心
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和技术,这是代表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提出,新农村需要新农民,现代农业需要新农民,培养农民对市场的认识能力,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建议请在外打工赚到钱又有一定能力的农民回乡办厂,发展农村经济。并建议把农产品在经营环节的税收取消掉,进一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以调动农民进行经济生产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襄樊农科院副院长周建元则建议农村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聘请熟悉当地气候、资源优势的专家,帮助农民处理好农业技术与农民的对接问题。由于现在人们比较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建议该村申报无公害产品基地,为申报品牌产品做准备,成立一个龙头企业,把产业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
各位全国人大代表各抒己,为惠南庄村,也为当下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参观完惠南庄村的蔬菜和蘑菇两个大棚之后,各位代表对于该村的发展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自己将要在明天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意见,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资料。
刘兆勤: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 进行新农村建设
“建一个蔬菜大棚需要约2万元,区政府补贴5000元,村里补贴1000元,镇里目前还不确定。”听着村主任的介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兆勤说:“看到了京郊农村的发展状况,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充分印证了国家扶持三农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目前江苏徐州市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贴是每人50元,”刘兆勤介绍说:以后还会继续加大,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确保资金到位。另外,在医疗资源方面也建议加强调整力度。刘兆勤的此次提案关注的是民生问题,新农村建设方面主要侧重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以及农村子女上学三个方面。
叶青:取消农产品流通的税收 减少农民负担
“免农业税之后再免什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3月4日京郊农村调研时提出的问题。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卖农产品困难的情况,除了生产经营不力、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之外,最主要的是受到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税收的制约。农产品经营公司不愿做大,税负部门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增值税,制约作用大概占到所有不利因素的40%。因此叶青建议取消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税收,降低流通成本,减少农民的负担,更好的调动农民销售农产品的积极性。
通过此次京郊农村调研,叶青最大的感受是,北京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应该是很好的,但是这个村子却才刚起步,这主要是农民的思想意识还不够开放,想不出多少致富的办法。因此叶青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变农民的思想意识,通过培训,让农民掌握改变生产、生活的技能。
周建元:让农民自己建设新农村
“这次的调研让我很吃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襄樊农科院副院长周建元说:该村需要的农业技术早已成型,但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郊区却还不了解。这就面临着一个技术与农民对接问题,周建元说,下一步应该探讨如何将实用技术在农村推广起来,如何让技术真正变成农民增产增收的工具。
通过进一步调研得知,该村比较有接受能力的青壮年农民大部分已经出去打工,剩下的老幼妇孺接受能力比较弱。周建元认为,农民应该自己建设自己的家乡,不提倡外出打工。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而是尽可能的延长农业产业生产链,推动现代农业的产业化。
政府方面,建议对农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扶持政策上一视同仁,甚至向农村倾斜,通过优惠政策让龙头企业扎根农村。
周建元:建议修改种子法 用审定名来规范种子名
“同样的种子,不同名称容易误导农民”,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襄樊农科院副院长周建元说,我国各地种子的商品名称很多,同样的种子却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商品名,新产品系列的种子,名目就更多了,这常常是农民在选种时感觉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建议取消种子以商品名命名的办法,用审定名来作为新品种的最终名称,先申报者先生产。但是这样又引出了新问题,即基因鉴定比较麻烦,这还需要以后进一步讨论。
郭小丁:以公务员身份吸引农业技术人才
“农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或改行的困境,而农村急需具有农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农科院研究员郭小丁,将就如何培养新型农民在本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建议,建议改变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让其以国家公务员的身份进入乡村,以现代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从过去两年的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实践证明,以科技帮扶农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通过此次京郊的农村调研活动,郭小丁发现,家庭联产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婚丧嫁娶、考学转户口等原因而带来的无地可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在农村中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还需要进一步调研,这也是郭小丁来到京郊农村进行调研的目的之一。
张凤仙:建议尽快将牡丹确定为国花
将牡丹确定为国花的呼声越来越高,2006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邵华建议将牡丹确定为“国花”,引起了与会委员的热烈讨论,今年,赴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驻洛全国人大代表也将和河南团的其他代表再次提交确定牡丹为国花的议案。
在昨天的京郊农村调研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菏泽疾病防控中心张凤仙则将一份厚厚的建议书交到记者手中,建议尽快将牡丹确定为国花。
据张凤仙介绍,牡丹确定为国花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1994年,全国人大就责成时任人大副委员长的陈慕华农业部部长何康主持,由中国花卉协会组织实施的国花评选活动,全国上下层层建立了评选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31个省、市、自治区去不参加了评选,最终牡丹以占评选总票数58.06%的优势入选国花。
牡丹最有其当选国花的充足条件,从药用到观赏,从野生到家养,从乡间到宫苑、从繁殖到管理,历史悠久,有1500年的历史。最主要的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把牡丹成为国花,在国际交流的重要场合中,牡丹也经常以我国国花的形象出现。
我国是一个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理应有一个能真正代表自身形象的国花,这不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花文化魅力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花卉业这一新兴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链接:
https://news.qq.com/a/20070305/000299.htmv 人大代表走进俺们村 中国青年报
https://news.sina.com.cn/c/2007-03-05/080912430114.shtml两会花絮:全国人大代表游览京郊农村 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