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小镇一角
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社区。北京亦庄金地格林小镇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业主,大多是不同行业的“白领”,年龄在35-40岁之间。当我走近他们时,发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和谐而快乐。
这个群体身上有着鲜明的网络时代的印记,这也是他们构筑和谐的一种载体和方式,他们在网上常常有一些新的表述,例如:“生命的价值,可以用快乐的方式去体现,善良的多数形式足以凝聚成更大的力量,去抵抗人生的某些粗糙和肮脏。
”这些,正在逐渐形成他们新的价值观。
小镇业主们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他们都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乐于助人,非常有爱心。快乐并非仅仅因为富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与追求。他们乐于付出,他们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扬名,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他们享受这一过程,也愿与他人分享。他们把小镇叫“欢乐谷”,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这个小镇很平凡,恬淡而平和。在这里,小镇人说:“这种生活方式是逐渐营造的,而非刻意的,任何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别赋予那么多‘意义’。”他们还说:“一个人不管事业多辉煌,活得不单纯就不幸福快乐。”
采访中,我被小镇人充满爱意的真实的快乐深深感染着。——记者手记
①新的邻里关系模式,诞生在网络时代
“窑哥”、“青梅煮酒”、“千金”、“格林屋主”、“大赵”、“道老”……小镇论坛元老至今互称网名,小镇的很多业主都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相识,在现实生活中交往,并由此缔结了一种新型的邻里模式。网络让友谊没有边界,这种自主空间和交流天地,契合着都市年轻人追求自由、渴望交流和分享的热望。
2002年春天,当小镇还是一片工地时,准业主们就已开始在社区论坛上共同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从此,一群还不是邻居的邻居,还不是业主的业主,已经开始讨论他们自己未来的生活。他们希望离开喧嚣拥挤的城市,告别闭门自守、不相往来的高楼大厦,来到小镇和你和我为邻为伴,为师为友。他们希望共同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其乐融融的生活。
入住后,小镇人从互相串门、集团采购、相约周末出游等活动,顺势形成多样的社区组织:话剧沙龙、摄影沙龙、童子军、老年合唱团、周末社区音乐爱好者结伴听CD,等等。他们彼此信任:有的人出门,把孩子托付给邻居;有的人出差,甚至把钥匙交给邻居保管。1700多户的小镇充满亲情,有一种家园的氛围。
小镇对于邻居们来说,已不仅仅是房子的概念了,大家从关心自己的房子开始,进而关心自己的邻居,关心小镇的文化。动人的故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着……
镜头一:一人搬家,万帖跟上
“我的房子已经卖给了虫子MM,月底就要搬回潘家园去住了。”这本是格林小镇业主“道老”(网名)离开格林小镇前,在论坛上留下的简单的告别帖。可就是这个帖子,竟有上万次的点击率,100多位业主纷纷跟帖,或挽留或祝福。
一个人的搬家,却引起了整个小镇的送别,“道老”是谁?“道老”是陈先生的网名。他是台湾人,张信哲在大陆的经纪人,小镇第一批业主之一,小区维权组织“业主自发联合会”发起者之一,在社区论坛网上发过1.3万多条帖子,内容从装修、解决邻里矛盾到张罗聚会。
陈先生为什么要离开小镇呢?
“市里的房子空了两年,租不出去,持有成本太高,只能把好卖的卖了。”道老打趣地说:“算下来一个月至少可以省掉一万元,谁能跟钱过不去呢”
他从心眼里舍不得小镇的朋友。“我在北京10年了,格林小镇2002年5月开盘,看了社区论坛,发现我未来的邻居好优秀哇!大部分从外地考进北京的名牌大学,又挤进外企做白领,尖子中的尖子,特别是他们理性地与开发商谈判的故事,让我感动。于是,我拍板买下小镇的别墅。四年了,我们在一起交流,彼此把邻居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朋友了。估计再也遇不到这样默契的邻居了,而且还是以群计算的。”道老说小镇的四年对他来说是一个快乐的历程。
而小镇业主对道老的评价是:维权带头人。“那时候他在潘家园的宅子就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而小镇早期的维权组织“业主自发联合会”也诞生于那儿。“在那里,道老向我们传播了民主、正义的维权理念。”窑哥说。从那以后,道老就奠定了在小镇“维权带头人”兼“理论大师”的地位。
而陈先生家的什锦炒米粉、台湾红烧肉,都是邻居们时常挂念的美味。因为有全套的奥特曼等动画片,许多邻居都喜欢把孩子寄存在他家。
看看业主“小脚板儿”在论坛中的留言,就会了解小镇人对道老的不舍:“每次回小镇,从北门进来总会不由得望一下你家的厨房,若是有你晃动的身影,我心里都会感到一丝莫名的暖意与安慰。”
镜头二:“没有人能在这样一段爱的呼唤面前保持冷漠和平静;因为在小镇,我们互为邻居,也互为家人”
2006年3月27日,格林小镇的社区论坛上出现了一篇题为《与儿子一起面对孤独》的帖子,不足千字的短文淡淡地讲述了一个孩子“乐乐”和他的家人真实的命运故事。作者“香椿树”,是小镇的一个业主,是乐乐的妈妈。
短短三天内,该帖的点击率已达两千余次,回帖也累积数百条。正如一个帖子上写的:“因为,没有人能在这样一段爱的呼唤面前保持冷漠和平静;因为在小镇,我们互为邻居,也互为家人。”
“香椿树”的帖子《与儿子一起面对孤独》令人感动:
“一天,在图书馆里借书,无意中看见一本书叫:《我的儿子是雨人》。雨人,就是几年前看过的一个美国电影里霍夫曼扮演的主角了,呆呆的,古怪的。随意翻看了几页,猛然间意识到:我的儿子,他也是雨人。那天,我一整天都禁不住发抖。
儿子会说好多歌谣,可是,不肯对我们说一句话;儿子可以对小镇每一个垃圾桶唱歌跳舞,可是,对邻居、小朋友的笑脸,他从来都是无动于衷。一万个儿童里面只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不喜欢与人对视,不喜欢拥抱,他们永远都不能痊愈……我知道我儿子是孤独症患者。我知道整个家庭都要崩溃了;我知道家里每位成年人都曾为他悄悄哭泣。”
“慢慢地,我愿意相信一种说法:上帝在造我们时,把我们当成一只只苹果,每只苹果都是不同的,上帝对某些苹果会特别偏爱——他越看越喜爱,会忍不住要咬上一口。我知道,儿子被咬了一大口。虽然,儿子被咬得残缺了,但是,他身体上留下了上帝的香味。他真的好可爱。……”
帖子发出后,在小镇的论坛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安慰的、鼓励的、出主意的帖子像雪片般飞来:
爱能感动和面对一切!——憨狐
为你和你的乐乐流泪了,我会为他祈祷,相信有一天爱真的可以改变一切。——苹果
我认真地建议,可以给孩子听经典的古典音乐,因为我相信人类对音乐的感受超过语言的渗透!他会从音乐里得到幸福,甚至指引。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请你来我家,我有很多唱片可以借给你,放给乐乐听。——sakxphone
爱,在你的周围,在乐乐的周围。——豆莎包
感谢上帝给你做母亲的两种感受,幸福和痛苦是同生的,有爱就有未来。为你和乐乐祈祷!——苗苗妈
“香椿树”晚上回到家,被那么多的回帖惊呆了,她一边看着每一个回帖、念着每个陌生和熟悉的名字,一边不住地流泪,她感觉自己也是被宠爱的孩子。
这以后,每在院子里看到乐乐,邻居的大人和孩子都主动地跟他玩,对他笑,叫他的名字;尽管他可能会不理睬、躲避别人的目光,或者紧张地把人推开,人们依然如故。乐乐过生日,孩子们带着自制的小礼物送到乐乐家,乐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小镇人也被这个发生在小镇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它让人看到,有更多的人能在小镇感受爱,付出爱;它让人相信,爱能改变一切。
镜头三:“老渔童”迎娶“油菜百合”,众邻居参加婚礼
小镇居民“老渔童”(网名)与女友“油菜百合”(网名)2006年1月15日上午步入婚姻的殿堂。格林小镇内热闹非凡。小区内的许多人都前来恭贺。
说起一对新人的相识很有意思,两人是邻居,住正对门儿。而“媒人”则是“老渔童”的汽车。
“其实我们俩挺有缘分的。”网名为“老渔童”的新郎彭先生对记者说道。他是2004年入住格林小镇的,与“油菜百合”正住对门儿。凑巧的是,两个人的工作单位相互离得也不远。由于上班路途较远,所以就经常搭车一起上班,后来慢慢熟悉起来,彼此的共同话题也就多了。
“老渔童”的好友“未来明珠”则开玩笑说,“油菜”屡搭顺风车,“老渔童”的服务非常周到,两个人于是日久生情,他们两个人都是江苏扬州人,不约而同地来到北京闯荡,又住在一个小区内,还住对门,确实太有缘了。
“老渔童”在格林小镇的社区论坛上发帖,将两人结婚的消息和时间通知大家。这是一段因小镇而成就的完美婚姻。此帖以25956的点击率载入2006年小镇论坛史册。
那天上午,小镇内一片欢腾。新郎“老渔童”身穿传统的长衫马褂,焦急地等待着新娘出现。同一个单元的原女士打趣道:小区里的单身人士以后可得多留意一下自己的对门了。彭先生的妈妈徐女士则一直笑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住在对门,连两家的四个老人都很谈得来,将来可以坐在一起打麻将了。10时许,新郎“费尽周折”经过“层层考验”将新娘抱上小区物业提供的电瓶“花车”,在人们的祝福声中驶向幸福的新生活。
②新的价值观:把有益的事情变成快乐的事情
我相信小镇人所做的一切善事是自然发生的,不是为了扬名,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他们在单位或是白领,或是金领,工作的压力已经很大,当然希望在业余生活中放松,快活,于是组织了各种沙龙,以娱乐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有需要自己帮助的人群,于是衍生出义卖、神圣之旅、光明基金、光明之旅等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他们享受这一过程,也愿与他人分享。
镜头一:被称之为“欢乐英雄涞源行”的王二小故乡行
事情的起因是去年,5岁的虎子闹着要去看王二小。虎子爸“格林屋主”想起上小学时唱过《歌唱二小放牛郎》。
“你是说那个把日本鬼子带进埋伏圈的放牛娃?”
“电视里演的,他是日本鬼子杀死的。”
虎子爸一惊:这孩子,难得!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于是他上网搜索“王二小”。终于查到了。60多年前,13岁的放牛娃王二小,牺牲在离北京280多公里的河北涞源县狼牙口。虎子指着网上的照片——山沟里立着的“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纪念碑”,说:“就去那儿!”
当晚,虎子爸在小镇社区论坛上发帖:决定带虎子去王二小的家乡,如果邻居们有兴趣,可以带着孩子同行。这对孩子成长有好处。
论坛里一片响应。几天后,一群邻居,拖儿带女坐车直奔涞源。
一趟王二小家乡行,了却了孩子们的心愿,他们结识了山区的小朋友,也初步了解了他们求知的艰难。可同行的大人却添了心病——那儿太穷了。“千金”一份倡议书发在网上:“那个乡村小学的学生,没见过除了粉笔和三角板以外的任何教具。他们老师的月工资也只有两百多元……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网上轰轰烈烈开了锅,“道老”发帖策划:“义卖!”
7月18日,小镇会所里,涌进300多位邻居。开锣拍卖后,竞价热火朝天,一款“ZIPPO”打火机,从起价50元一直飙升至700元才结束;一个“LV”女背包,拍卖了2300元。张信哲特为此次活动将题词“谢谢你的爱心”的原版CD及演出服、民国的大掸瓶、施瓦洛世奇水晶项链……拿出来拍卖,竟然没有一件溜拍。
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原计划筹款2000元,最后竟筹得善款3万多元。业主们成立了善款管理委员会,两个月后,小镇邻居代表将用善款购买的教学用具和用品,塞满了一辆车送到王二小家乡的狼牙口完小。
极具感召力的业委会委员姚青松在网上评论:“众多邻居的策划、参与和精诚团结,才令7·18义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大家甘于付出比实际价值高的代价,来支持公益。快乐、开心、热闹、友爱贯穿整个活动,我无法用言语表达那时的美丽。”
业主“旧时小镇”一篇《欢乐英雄——涞源行纪实》发到了网上:“做,永远比说要难。我们将以为山里孩子做的这一件小小的善事而自豪。”
镜头二:一次旅游引发的光明之旅
2006年12月24日,来自四川的扎嘎和他的12位藏族同乡,生平第一次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我从没想过还能再看见东西!”60多岁的扎嘎激动地说。几天前,他还是一个失明的白内障患者,22日,叶子隆大夫为他们做完手术后,他和12位同患白内障的同乡视力均恢复到1.2。
为他们提供手术资金的,是北京金地格林小镇业主发起的“光明之旅”——四川省色达藏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活动。
去年11月,格林小镇业主“小脚板儿”(网名)的丈夫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旅游,发现当地有很多患有白内障的藏民,由于经济困难,那些藏民患者得不到医治。后来这些情况被人发到了小区业主论坛上,发帖人呼吁小区业主对这些白内障患者进行救助。
12月初,小镇一位爱心人士得知业主的爱心行动后,决定资助这些藏族眼疾患者,帮他们免费手术复明。这次救助行动也被称为“光明之旅”。
事实上,这并非格林小镇业主第一次救治藏民患者。据个性开朗的“千金”介绍,去年4月,他和几名业主一起到西北旅行时,发现青海湟中县田家寨镇的村民多患眼疾,于是联系小镇内一名当眼科大夫的邻居叶子隆和其他业主展开救助,在业主帮助下,5名青海眼疾患者在叶子隆的保定鹰华眼科医院动过手术后,现已重见光明。
业主们决定,这次手术还将安排在鹰华眼科医院。12月14日中午12时,“小脚板儿”和鹰华眼科医院的郭医生、魏护士长乘飞机从北京飞往成都,经过两天的工作,他们在色达共筛查了约200名藏民眼疾患者,终于有13名藏民患者连同2名陪同和2名翻译,踏上了“光明之旅”。
12月22日,13名复明藏民在格林小镇业主的安排下,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有好几辆业主的私家车驶出格林小镇,朝城里的方向绝尘而去。因为当天“光明之旅”志愿者还安排了重见光明的藏民游览北京城。不少业主的子女作为“小镇童子军”的代表,也带着小镇孩子们的礼物和祝福,跟着家长前去和藏民见面合影。60多岁的扎嘎是这些藏民中唯一能听会说汉语的,他告诉记者,他左眼失明已7年多,生活很不方便,但家里没有钱治疗。如今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这么远的地方、第一次看天安门,真没想到啊……”。
据了解,2007年的小镇”光明之旅”计划,还将帮助200名贫困藏民重见光明。小镇人都实实在在地觉得,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③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因为爱所以简单,因为快乐所以持久
如果你问为什么会这样无私地付出?被评为小镇2006年年度人物的叶子隆大夫的回应简洁而生动:这是小镇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窑哥”说:“热爱生活,生活就给你回报,就这么简单。生活真的不难。”
“千金”说:“助人只是为了快乐,我们把小区叫‘欢乐谷’,我们把那些公益活动称之为爱心公益,因为它们让我们的爱心找到了一个‘出口’。”
他们推荐我读社区网络写手“自在娇莺”的博客:《善良的多种形式》。文章写得不错,摘录如下:
“我们徜徉在自己的圈子里,愉快或忧伤地爱着自己。我们像燕子衔泥一样构筑着自己的小康,明年升职加薪的名单上会不会有我?房贷能否提前10年还完?油钱又惊人地涨了那么多;该给孩子换个更好的学校了……我们工作,消费,然后算计着得失,幻想着成败,对于时远时近的幸福的目标,我们想把它固定在某处,于是我们奋斗……
“也许一件不经意的事给了我们一些触动,比如一篇报道,一幅图片,一次旅行,让我们把鸵鸟一般的脖子,从写满自己名字的日子里拔出来,越过城市妖媚的霓虹灯,去看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和一些也许永远都不会见到的人们。那里有纯洁的蓝天和城里难得见到的树林,而面对这些的,却常有老旧房子里一些灰白的瞳孔。……
“于是我们拿出些微的钱财,希望能帮他们向幸福的标靶靠近一小步。”
是的,小镇人突然发现,原来慈善事业简单得触手可及:“不是只有吓人的几百强们左手遍洒财富时右手挣着天下的美名,我们也可以像吃一顿饭,看个电影,开个PARTY那样很自然地去做,然后慢慢地忘掉。偶尔想起来时,自己会说:这个,我也做过,而且很开心。这种波澜不惊的微风,柔软着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由衷地愉快着。”
不是么?小镇人更愿意兴高采烈地做一件件善事。他们在琳琅的义卖品中惊喜地互通有无,他们看着那个义卖数字不断地攀升,又让生活在困境中的一些灰暗的眼睛,重新闪动着光彩。这时候,他们愈发地快乐!
小镇的长者“道老”总结得好:“人性有善恶,格林小镇有一种机制把人性善的一面激发出来。小镇是良性循环最好的例子。”
采访时,小镇的业主只告知自己的网名,他们很低调,他们觉得这一切都很平常,在这里,你会觉得平凡真的是一种境界。他们说:“这种生活方式是逐渐营造的,是人性的需求,而非刻意的,任何一个善良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别赋予那么多‘意义’。”他们还说:“一个人不管事业多辉煌,活得不单纯就不幸福快乐。”
在这里,不管是政界的,还是商界的,在事业上有怎样的成就,他们在个人生活中大多保持着普通人的质朴本色;整个社区始终保持着和谐关爱的人际关系。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小镇、小家、小人物、小日子。这就是小镇人的生活理念。
在本文即将结束时,我选摘一些格林小镇业主论坛的帖子,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感受。
未来明珠:这个社区里的人彼此都很热情友好,使我想起择邻而居。买房以后,我们经历了很多磨难,包括非典以后延期交房,房屋质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许我们没有选中最好的房子,但是我们有最好的邻居,我以拥有这些邻居为最大收获!
茜茜美眉:在小镇里,一种特别强烈的与人沟通的潜在愿望被激发出来了。物质的基础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你真的精神上需要这些东西,包括为人奉献。
青梅煮酒:网名将所有的面具摘下撕碎,不再分什么职业、身份、年龄,而是作为一个个活泼的个体欢呼生命!乐观、开放、自信、坦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这是小镇人追求的时尚。小镇对平等和个性的敬重,导致了一种多元化的氛围。
窑哥:在小镇总有一种力量在我们胸中涌动,总有一种感动模糊我们的双眼。当我和外人在一起谈起小镇时,我常常眉飞色舞令他们羡慕不已。
桑海:小镇的邻居们很可爱,人们更注重生活的品质和趣味。北京人对房子有太理想化的期待,但是,比房子更重要的是人,和一些追求相近的人共同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氛围,这也许更接近一种理想状态。
热爱生活吧,美好就会时刻紧紧相随在您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