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滨海新城初显魅力
一个港口,只用3年时间,将5万吨级的航道直接扩建成10万吨级,使港口的吞吐能力由区区的百万吨跨入了千万吨行列。去年8月被《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列为全国25个地区性重要港口;
一个城市,只用3年时间,吸引了几百个项目落户,形成了数百亿元的投资,使全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了近2倍,工业总产值增长2.88倍,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悄然长成临海工业新城;
一个城市,只用3年时间,在旅游业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建成一系列具有山海特色的滨海旅游景区,培育出自治区级“十佳旅游景区”,打造出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跃成为了滨海旅游新宠。
这个港口,就是广西钦州港。这个城市,就是广西钦州市。
一个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的城市,是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为人们所注目?
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323”工作思路锁定发展目标
钦州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在2003年以前,全市还没有一个亿元工业企业。典型的“农业腿长,工业腿短。”
钦州拥有天然深水良港,有海岸线520.8公里,可建1至30万吨级泊位达200多个。早在8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要把钦州建设成为“南方第二大港”。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构建,以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给钦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3年6月,钦州市委、市政府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就没有整个经济的跨越发展”,必须抓住机遇,调整思路和产业结构,以发展临海工业为龙头,使经济全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工业强市。在经过反复的调研和论证后,市委提出了“323”工作思路:突出临海工业、工业园区、城市经济三个重点,实现从善于抓农业到善于抓工业、善于抓农村工作到善于抓城市工作的转变,达到提高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提高财政在GDP中的比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此后,在实践中进一步确定为具体的发展目标——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
思路决定出路。三年来,钦州全市上下咬定这个目标不放松,扎实推进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使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2006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245亿元,比2003年增长49.84%,财政收入17.17亿元,比2003年增长68.58%。多项经济指标跃居自治区前列。
多元投资建设大港口大物流
“钦州的希望在港口,出路在港口,”这是钦州人的共识。
199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钦州港定为临海工业港,并在2003年底作出了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战略决策。钦州市抓住机遇,对钦州港进行重新规划。该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推行“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业主制码头发展模式。鼓励企业自建港口码头,走出一条“多元化投资建港”的路子,创造了我国自筹资金建设大港的历史,成为我国自筹资金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的典范之一。
目前,钦州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至2006年底,钦州港吞吐能力已达1476万吨,比2003年的430万吨增长2.43倍。10万吨级的航道自2004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今年4月将竣工。在建万吨级以上码头9个,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以上。到2010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吨以上。钦州港还建设了一批仓储、堆场、油气库,成立了物流中心,开通国际航线,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港口贸易往来。
招商引资发展临海大工业
近年来,钦州市推行一把手工程招商,每个责任人每年引进规模以上项目一个以上。全市不断加大外出招商的力度,由2003年的平均每两个月一次至2006年每月一次,到港澳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去推介项目、引资引项目。对确定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开展攻关,把像投资87亿元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152亿元的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等一大批企业请到钦州来安家落户;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政务环境,用优惠政策亲商护商,并给予奖励,开创以商招商的先河,产生了由一个外商带来几个外商,一个项目引进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的“雁阵效应”。
招商引资为钦州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临海工业异军突起。目前,在钦州大型临海工业园区落户的工业企业已有26户,项目总投资313.7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13个,另外还有10多个国内外企业正在洽谈准备落户,意向投资额100多亿元。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及港台地区在钦州均有投资。基本形成了石化、林浆纸、能源、冶金、粮油加工等五大工业基地。据初步统计,这些项目累计投资达657亿元,建成后形成产值1000亿元。2006年,该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0.71亿元,比2003年增长2.88倍。该市还正在高起点科学规划132平方公里的临海工业园区,把石化、林浆纸、能源作为龙头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临港产业集群。预计到2010年,全市临海工业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亿元,2020年达到2000亿元。
山海资源托起大旅游格局
钦州拥有独特的山海景观,丰富的历史遗址和人文资源。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发展山、海、历史名人文化为主的旅游业,带旺人气,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该市建设大旅游的基本思路。
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八寨沟,2004年春被发现后,市委、市政府即决定开发建设,至同年10月,就建成具有行、景、娱、吃等功能的旅游景区,成为近三年来假日区内外游人新的好去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故居经市委、市政府的多次筹资修复,整合资源,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好基地,参观旅游的新亮点。
短短3年间,钦州市成功地开发建成以三娘湾、八寨沟、五皇山、大芦村、刘冯故居等一批著名的旅游景区,初步形成大旅游的格局。如今,拥有了三娘湾、刘冯故居两个国家4A级景区,灵山六峰山为3A级景区。2006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8.13亿元,比2002年年均增长70.4%。目前,钦州市正努力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摄影:马昌辉 梁忠建 许志干 曾开宏 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