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周芙蓉)在讨论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如何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纷纷献计献策。
20年扶贫艰辛路减贫1250万
“贵州将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解决现有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由于自然条件差、历史开发晚等原因,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贵州的基本省情。1986年之前,贵州绝对贫困人口达15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7.5%。
从1986年国家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以来,特别是国家启动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贵州围绕解决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群众的基本增收门路和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基本素质,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长期救助三类扶贫措施,扎实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培训转移三项重点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六枝特区陇脚乡副书记、乡长杨喜秀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加大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抓住了贵州贫困的“牛鼻子”。
林树森说,20年间,贵州全省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255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到8.9%。
尽快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目前,贵州88个县市区中还有8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其中有5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贫困乡镇和重点贫困村分别占全省乡镇总数和行政村总数的60.9%和54.3%。
林树森说,尽管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绩,但贫困问题仍然是贵州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特别是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扶贫开发需要的投入越来越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如何尽快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林树森说:“围绕尽快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和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统筹做好扶贫工作。”具体有六个方面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特困群众长期救助标准,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解决1300万农村人口喝水困难和喝水安全问题,年内将所有县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快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抓快抓实整村推进,逐村逐户帮助他们寻找摆脱贫困的路子,做到扶贫资金项目到村,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帮助贫困地区找准发展种养业的突破口,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贵州省委副主任委员万龙君说,对贫困人口分类指导、分类救助,加大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力度,发展种养业等手段,是贵州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实践证明,成效明显。
创新体制机制确保扶贫措施落实
林树森说:“要把以上六个方面的措施落到实处,必须以更加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
设立“净减少绝对贫困人口财政专户”,建立稳定的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机制,今年省级财政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将超过7亿元,是去年的10倍。同时,通过合理开发能源、矿产、水等方面的资源,积累更多财富,优先用于帮助贫困人口。
强化政府主导地位,省政府统筹全省、制定政策、树立样板、筹措资金,尽量为地县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提供更多资源。同时,又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靠市场带动和发展壮大贫困地区种养业,并从市场上取得效益。
建立合理有效的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把净减少绝对扶贫人口的速度和扶持弱势群体的力度作为考核地县班子政绩的重要因素,把老百姓是否都有干净水喝、贫困群众温饱是否都得到解决、学龄儿童少年是否都接受了义务教育、农民群众大病是否都实行统筹医治等现实和基本问题放在首位。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地委书记杨玉学说,把具体的扶贫任务分解到干部,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是扶贫开发见成效的有效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