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杰
作家冯积岐,二十多年来潜心耕耘,小说创作硕果累累。今年初,其第五部长篇小说《村子》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深入反映三农问题以及农民心路历程的作品,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长思索,颇受好评。
通读《村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有一种“我是农民我光荣”的自豪感,一种为“农民意识”正名的欲望贯穿于作品始终,这也许正是《村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很多从农村来的人进城没几天,就很快“融入”城市了,就彻底“脱胎换骨”了,就与农村彻底“撇清”了,生怕别人说他是农村人,生怕别人看出他是农村人。可冯积岐进城二十多年了,却无法让自己融入城市,无法让自己的灵魂与精神在城市里栖息。他曾经这样说:“我觉得,虽然自己进城二十多年了,但是至今我觉得自己仍然是个农民。这不是作秀,自己确实是个农民,有着强烈的农民意识,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我只是要用城市里的居所、水、电、交通等一应赖以生存与生活的东西。除此而外,二十多年了,我的心灵、精神与思想从来没有融入城市。我甚至觉得自己是在孤独地顽固地义无返顾地为农村唱挽歌。我想,自己的灵魂永远不会,至死也不可能融入城市的。”冯积岐的这些话,让人听来是那么沉重、悲情、压抑。一些人是那么怕别人说自己有农民意识。但冯积岐却从不回避自己的农民意识。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农民意识怎么了?人们对农民意识的偏见,恐怕又源于多少年来对农民意识认识上的偏见及其偏见性地宣传。用世俗的观点,倒是难以理解冯积岐这种深深的农民情结、农民意识。冯积岐的那么多散文篇什,其中很多都是描写他生活过的那一方农村土地上的肠肠肚肚、纠纠葛葛、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及其万般世相世态、各色人等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冯积岐在家乡农村生活的三十多年里,曾经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艰难、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悲情、太多的委屈,可谓痛彻心灵与骨髓。如果说农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那么,那时候冯积岐及其家人便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底层。农村一些有着类似经历的人,当一旦有机会拔离农村后,巴不得与农村彻底撇清关系、划清界限呢(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冯积岐成为城市人后,却不忘根本,不计个人恩怨,心灵里对农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精神上有着难以割舍的农民情结,可见其心灵的透明与纯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