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0日讯 记者王喆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环境不公问题表示了担忧。陈委员说,现在城市垃圾不断转移到农村,城市整洁的代价是农村污染,垃圾下乡是典型的“环境不公”。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这些给中国农民带来的经济和健康损失,是比“农民负担”更为沉重的负担。环境污染这一越来越沉重的“变量”将使“三农”问题变成越来越难解的“中国结”,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陈万志解释说,所谓的环境不公是指不同地方、不同人群在环境保护中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弱者在环境保护中得到的往往是负面的东西,而强者得到的是正面的东西。这里引出了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这就是环境不公又加剧社会不公。
陈万志介绍,在过去一年的调研中发现,多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全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的:通过截污,城市水质改善了,农村水质却恶化了;通过退二进三,企业搬迁,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了,近郊污染加重了;通过简单填埋生活垃圾,地区面貌改善了,城乡结合部的垃圾二次污染加重了。
“谈到中国的城乡差距,外国人评价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已经成了流行语,我想“垃圾围城”肯定是他们最强烈的印象之一。目前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中国城市垃圾年产量达1.2亿吨,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占全世界年产垃圾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国历年堆存的垃圾量已达70亿吨,侵占了约80万亩的土地。现代文明下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令人触目惊心。”陈万志沉重地说。
(陈万志: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