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自1997年以来,国家已经进行了22次医药价格的调整。今年3月15日,第22次中成药价格调整将正式执行。而在此之前,发改委还宣布了第21批次降价药。从今年1月26日起,调整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药品平均降幅达20%,降价金额约70亿元。
降价药难觅踪影
“现在有些降价药真难买!”,昨日,南昌市民刘女士向记者抱怨。刘女士的母亲多年患有混合型高脂血症,需经常买药。她说,药价未调整前,常用降脂药比如洛伐他汀胶囊一般在社区医院就能买到。可药价调整后,在社区医院能买到的这些药渐渐销声匿迹。为买这种药,她经常要跑遍南昌的大街小巷。
昨日,记者走访叠山路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民德路三九大药房、象山路益民大药房等多家药店,结果发现只有一家药店在卖这种药。
大“降”小不“降”
昨日上午,记者对南昌福州路、上海路、中山路附近的开心人大药房、汇仁堂大药房等药店做了调查,发现这些药店药品的定价隐藏着这样一个规律——大“降”小不“降”。
大药店“降”小药店不“降”。一盒“10mg,100片”的谷维素片,在大药店只售1.1元,可在有的小药店却卖2.5元。福州路汇仁堂大药房的店长罗女士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药品在国家宣布降价前就比规定的价格低。因为他们采取统一进货的方式,所以成本比较低。而另一家小型药店的老板却说,因为经营规模比较小,厂家供货的批量成本相对较高,为维持生意,他们的药价才比大药房高。
大众化的药“降”特殊的药不“降”。汇仁堂药业采购部一名女士告诉记者,在最近的采购中,他们发现一些大众化的、原本价格一般的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等的药价都有所降低,且进货来源也比较广泛,而少数原本昂贵的、有特殊功效的药在价格上却没有太大波动,不过货源却相对紧缺,有的厂甚至不供货了。她解释说,常见药产量大,成本低,价格稍微下调,对公司盈利也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一些较昂贵的药,因销量较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如降价销售,就很难赢利。
医院药价居高不下
记者在药店见到的“降价药”销售状况相对正常,但在一些医院里,患者家属手中高额的缴费清单却让人感到忧虑。有关人士认为,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受“以药养医”体制制约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患者缺乏选择权。医院销售药品的显著特征就是医生替患者作决策,比如说吃哪类药、什么品牌的药,吃多少药,都是由医生说了算,这其中只要医生做出不同的选择,价格的相差就很大。
文/陶杰炳 记者杜金存 实习生肖扬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