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两会访谈: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焦点再现》:
温家宝:
农业、农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说: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全年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又有2897万农村人口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新增450万农村沼气用户。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2007年将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
演播室主持人 张羽: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关于“三农”的数字其实还不只这一些,还有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比如说2007年,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试点扩大到80%的县市区,为此,中央要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了58亿。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如何发展呢?在接下来的《记者观察》当中我们将会看到芹菜如何有了品牌,又成为产业的?
解说:
春节期间,在青岛的超市里,记者注意到一种标有马家沟牌子的芹菜,价格比其它芹菜卖得都贵,但却卖得很火。
消费者:
这个菜很鲜,里面没有筋。
消费者:
肯定是挺贵的,值得尝一下。
解说:
马家沟芹菜为什么能又贵又好销,记者按照包装地址找到芹菜的种植地山东省平度市马家店子村。一到这里就看到有人正在大棚里给芹菜喂牛奶。
记者:
您这是在做什么呢?
农户:
这是要给芹菜喷牛奶。
解说:
别人种芹菜都是给地里上化肥撒农药,马家沟芹菜怎么改为“喝”牛奶了呢?据介绍,芹菜是马家沟的特产蔬菜,早在明朝时期就是宫廷贡品。但2003年以前的一段时间,由于价格便宜再加上病毒害多,当地农民一般只是少量种植。为了解决马家沟芹菜的病害问题,平度市农业局2003年开始课题攻关,给芹菜“喝”牛奶就是出自他们的研究。
高成功 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
我们分期对芹菜进行了试验,在苗期使用,我们发现喷施酸败的牛奶对淡化病毒病非常有效果,这项新技术被马家沟芹菜应用了。
解说:
解决农业技术难题还只是成功的起点,2003年,平度市李园街道决定打造马家沟芹菜的产业链条,把这种特产蔬菜推向市场。
修林武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怎么推向市场呢?就是政府引导、财政扶持推向市场,这就是我们一开始的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就是以基地来带动我们农民的收入。
解说:
2003年,马家沟芹菜示范园正式成立,农民张作庆全部承包下了示范园当时的100亩芹菜地,随后,由平度市李园街道负责质量监督,平度市农业局蔬菜站提供技术指导,农民张作庆负责投资生产的马家沟芹菜新品种被培育出来了。那么,有了新技术含量的新芹菜品种怎么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呢?
修林武:
首先我们进行了宣传,第二个我们送到酒店去,再一个就是春节前后有些从外地来家的老乡,我们就无偿地先给他们尝一尝。
解说:
本身品种好,再加上推广宣传、免费赠送,马家沟芹菜的市场影响力很快显现出来了。2006年12月,平度市专门举办了马家沟芹菜文化节,邀请各地客商和农业专家品头论足。除此之外,马家沟芹菜示范园先后在青岛、北京、大连等地举办的推广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市场知名度直线上扬。
张作庆 青岛琴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确实是没有想到这个芹菜能做到今天,我又有一个想法,就是打明年的谱,一个是基地面积加大,再一个就是芹菜进行高品质的栽培。
解说:
2006年,马家沟芹菜示范园的示范作用开始显现,当年,芹菜专业合作社成立,示范园周围的许多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开始按照示范园的技术标准种芹菜。
记者:
你今年种了多少?
侯卫强 山东省平度市马家店子村村民:
种了30亩地。我看到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我以前在城里搞电脑我都不做了,回来弃商从农。
解说:
基地加农户的合作生产模式,由专业部门提供科技支持,政府引导、企业推广宣传,这一系列的生产和市场体系的建立,是马家沟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摸索出的经验。
陈锡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就我们来讲,现在什么叫建设现代农业,我觉得就要在农村打造支撑农业的这五大支柱,设施装备、科技进步、产业体系、市场体系、人才支撑,在这五个方面要下大工夫。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所以我想新农村建设也好,现代农业建设也好,都是要在现实的起点上一步一步向前去推进。
记者观察点
1、科技:现代农业的关键动力。
2、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依托。
3、市场体系: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
演播室主持人 张羽。
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市场体系,其实这些词现在对一些农民来讲并不陌生,因为这些都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所做的探索。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频频提及的关键词,自然也是代表委员们热门的话题。
记者 敬一丹:
在“两会”上,我不论是作为政协委员参与讨论,还是作为记者和同行们一起采访都注意到,代表和委员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特别多,因为这毕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来自四面八方的代表和委员们不但带来了农民鲜活的声音,而且也带来了自己深入的思考。
解说:
2006年,我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增加了对农民的各类补贴,这一年,我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地保护。
人大代表 乔占山:
不收农业税了,农林特产税都不收了,现在“三提五统”都不收了,各行的税收一律都不收了,农民非常高兴,这可以说是国家的好政策,国富民强,解决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纳粮、皇粮这种历史。
人大代表 关丽霞:
原先我们是土路,是比较泥泞的,下雨天特别泥泞,但是去年国家给拨了专项专款以后,我们村里路路都是水泥路面,而且村里增添了许多健身设施,让一些老人早晨出去有时间、有地方去晨练。另外,去年到12月也开始着手准备乡村医疗保险这一块。我想今年村民应该能得到医疗保险证,村民也特别高兴,国家给带来这么多好的、惠民的,让我们享受到真正实在的这些利益。
解说:
在保持好局面的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的“三农”工作将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人大代表 林国强:
因为现实要求科学种田,我们的人口很多,田地就是这么多,田地要增长是很难了,我们的人口增加了很多,那么就要在农业技术的提高上做文章,让它丰产、高产,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人大代表 许克振:
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间,我们感觉到当前一个是要用现代农业理念来武装农民,用现代农业经济走势来组织农民,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解说:
报告指出,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今年我国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人大代表 于莎燕:
我们也非常有信心,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相信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广大的农民一定会得到更多实惠。
人大代表 蒋远华:
看到总理报告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后,我作为来自基层代表很是欢欣鼓舞,也很振奋。这些政策方针落实以后,我们广大农民朋友就会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享受到社会进步和财富分配的阳光,我们农民朋友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