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让城乡百姓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是本次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建立城乡救助体系框架。
在国内率先建立“农村低保”
城区困难居民享受低保,农村困难群众怎么办?早在1998年,市民政局就调研发现,农村贫困群体包括因病因残、年老体弱、缺乏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等。帮助这部分人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农村低保制度的基本立足点。张良礼说,经研究,南京决定在国内率先将城乡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都纳入低保范围。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目前,全市农村共2.97万户、5.82万人被列入救助范围。和城区7万多低保对象一样,这些被纳入低保范围的农民,不仅可按月领取低保金,还可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多方面的救助。在农村低保制度实践中,南京规定了“个人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申请程序,并张榜公示,接受民主监督;资金落实上建立地方各级财政分级分担的资金保障机制,对低保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群众手中。“不但要将这项制度规范化,还应法制化。”张良礼说,2004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城乡低保条例》,将这项制度上升到了法制轨道。
社会救助网惠及26万困难群众
低保对象的困难解决了,但对一些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又确实困难的人群,怎么去帮助他们?我市又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低保边缘人群”的概念,并出台政策,在低保标准1.5倍之内的边缘困难家庭,也能和低保群众一样享受政府临时救济、大重病医疗等救助。到目前为止,这项制度已让13万边缘困难群众受益。“困难群众光靠低保显然不行,我市又提出了全方位救助政策。”张良礼介绍,目前,对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已扩展为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法律救助以及临时救助等系列救助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新体系。这意味着,我市不仅仅解决了困难群众吃饭问题,他们基本的生活也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具体来说,在教育方面,低保对象子女考上大学均可获得800到3000元不等的入学助学救助金,上中小学不但可以得到政府发放的“助学券”,还可获得单位、个人等捐赠的助学金、学习用品等;在住房方面,人均住房面积少于一定标准的,每月可获得现金补贴。如果租房,可以享受房租减免政策如果买房,还可以去买经济适用房;在医疗方面,低保对象或边缘人群如患上糖尿病、白血病、恶性肿瘤等16种疾病,可按比例分别获得1000到6000元不等的资助。目前,南京已形成以资金救助、政策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结对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网络,惠及困难群众共26万人。
做到“三个关注”服务困难群众
“社会救助网是最后一道保障线。只要这个网络发挥了‘兜底’作用,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张良礼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关注社会,努力使每一项民政工作都能适应社会要求,满足群众需求;关注基层,使民政工作运转得更加协调高效;关注弱者,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南京日报记者 帅勇 通讯员 宁民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