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科研成果考核年内将改革
2006年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饱受社会舆论非议的一年。“汉芯”造假事件被曝光后,陆续又有几起影响重大的学术造假事件被公开报道。科研不端、学术腐败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
数量考核滋生腐败
记者:去年出现几起影响很大的学术腐败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程津培: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对科研成果的考核管理过于追求数量。过去考核科技成果主要看有多少论文发表,有多少专利。这些就代表了成果,但是却忽略了成果的质量。有些科研工作者没有这么多的数量,为了拿到项目,晋升职称,就会去凑数造假。不是自己做的也挂在自己名下,拼凑搭车,急功近利。这样一个环境容易滋生学术腐败。当然也有一些科研工作者本身就有道德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项目比以前多,钱也比以前多,而体制改革方面却相对滞后,这样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加上人们都认为学术界应该是一片净土,当学术界暴露出一些问题后,就会引起强烈的关注。
去年有几起科研不端行为曝光后,科技部及时进行了处理,其中包括“汉芯”造假事件。
考核改为分类评价
记者:去年出台了一系列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措,今年还会出台哪些措施?
程津培:治理科研腐败从2004年就开始了。去年针对科研工作者对经费使用不合理、利用科学经费做一些与科技无关的事情等问题,科技部出台了一个关于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8条制度。今年则主要把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正式运作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一些规则,改造科研环境;同时,重点改革科研成果考核办法。
记者:科研成果考核办法怎么改革?
程津培:主要是推行分类考核,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别的科技活动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并明确界定评价工作有关各方的职责。有的需要埋头苦干很多年才能出成果,不能只拿数量评价,要看这个项目的影响和国际上的地位等。另外,为避免出现“人情”评审和专家“小圈子”对科研评审活动的直接干预,科技部将逐步弱化政府组织的鉴定,政府将鉴定交给科技共同体或者中介服务体系,以提高鉴定的可信度。政府部门再管理这些中介机构,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体系。
记者:中介服务体系是哪些团体?是民间的吗?
程津培: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评价的团体,有的是学会,有的是专门成立的评估中心。他们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些政府背景,必须得到政府的认可和取得相应的资质。现在中介服务体系比较弱,今后将会加强这些体系的建设。
建评审专家信誉库
记者:出现了学术造假后,那些当初参与评审的专家有没有责任?
程津培:专家应该承担责任,组织者也要承担责任。由中介机构承担的评审,项目出现问题,则要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
我们正在建立科研评审专家信誉库。参加评审的专家如果有误,可能会记录在案。对于经常出现判断失误的专家,以后不会邀请其参加评审。如果查实是有意的失误,我们会加重处理。
记者:专家信誉库的记录会不会公开?
程津培:这个记录暂时不公开,政府内部掌握。(记者 柳志卿)来源: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