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执行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立交桥的不远处设立了移动电子警察纠违 本报记者 李杰 摄
位于西安东三环的长乐路立交桥由于限速30公里,许多过往车辆司机上桥时都感觉开着车很别扭,下桥时连自行车也不把它们“放在眼里”。交管部门认为,尚未完工的立交桥不应开通;而三环路的建设方却说,立交桥主体建成就要及时发挥作用。
新立交桥限速30公里
3月12日凌晨4时许,东三环长乐路立交桥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一人不幸死亡。
四个月前,也是在这座立交桥上,连续数日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负责此处交通管理的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十大队坐不住了,桥上每小时50公里的限速仍有些高。随后,十大队政秘科科长李星辉向交管支队递交报告,要求重新对此处进行限速。于是,在刚开通没几天的长乐路立交桥东西两端,新限速标志牌竖立起来:30公里。
昨日上午,于师傅驾车途经此处,每小时30公里的限速让他突然有些不知所措。“油门轻轻一踩就会超过40公里。”于师傅说,30公里的限速牌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而第一次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驶过立交桥让他极不适应,因为摩托车、自行车也开始超车了。
立交桥辅助设施没完工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坐车驶上该立交桥,30公里/小时的速度的确让人有些心急,大多数车辆从身旁超过,显然它们超速了。在该立交东端,一辆交管十大队的监控车停在马路正中间。从车载电脑上,交警可以看到每辆车的行驶状况。据一位姓宋的交警说,按照30公里的限速,90%通过此处的车辆都已超速;而40公里前提下,一半左右车辆违规。
由于是新开通,双向四车道的桥面很平整。同时,桥的南北两侧两个与东三环连接的辅道正在施工。十大队事故科副科长陈鸿寅说,由于整座立交桥的辅助设施都没有完工,桥下道路的拓宽工程也仍在进行。于是,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和各种机动车都涌上立交桥,交通压力陡增。“的确很别扭。”提起30公里的限速,陈鸿寅说。此外,由于附近多处道路施工,交警赶往立交桥上事故现场时,开始绕行甚至逆行。
“半成品”立交桥不应开通
“这座立交桥现在还不具备开通条件。”昨日下午,李星辉说,开通的立交桥反而增加了交通安全压力。他认为,这样一座处于交通要道的立交桥目前就是一个“半成品”。为此,一星期前,他曾给交管支队打报告,要求重新关闭该立交。据了解,每天通过该立交的机动车超过万辆。
对30公里的限速,交管支队秩序处一负责人说,限速标志是根据路段、车流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虑设置的。限速标志的设立一般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然后,交管支队下属调研部门会将车流量、时速等具体数据上报支队,再逐级审批。支队党委会确定后,才能设立限速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如果没有限速标志,且是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限速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而机动车进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或掉头、转弯、下陡坡时,机动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
限速30公里是暂时的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虽然长乐路立交桥目前限速为30公里,但所有路段的限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等,限速的具体数值也是可以调整的。
但该负责人强调:“在设置限速标志时,不但要考虑交通强势群体即机动车,也要考虑行人、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等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
针对立交桥在整体没完工情况下开通,建设方解释———
主体开通 为缓解交通压力
一个“半成品”的立交桥为何在整体没有完工的情况下急于开通?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西安市三环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
据该公司副总工程师杨久诚介绍,整个三环共有10座像长乐路立交的互通式桥梁,目前,10座互通式立交桥全部在主体完工后相继开通,另外的16座分离式立交桥和7座跨铁路、河流桥梁仍在建设中,尚未开通。针对一个尚未完全完工的“半成品”道路工程,他认为,长乐路立交开通主要是出于缓解交通压力的考虑。“它的主体已经完工。虽然没有全面建成,但它的确可以投入使用。”杨久诚说,按照工程计划,到今年5月,长乐路立交桥才能整体完工。其间,已经建成的主体部分如果不投入使用将是一种资源浪费。
此前,该立交桥开通后,三环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曾与交管部门沟通协商过桥梁开通后的使用问题。“立交桥已交付使用,具体管理应由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对于30公里的限速,杨久诚认为,的确有些不合适。据了解,长乐路立交实际建设时速标准可达50公里/小时。“但出于安全考虑,暂时性的低限速还是可以理解的。”
杨久诚认为,司机和行人的驾驶技术及素养是解决长乐路立交桥交通安全问题的关键。“虽然施工给群众带来了许多不便,但附近多条道路可以绕行。”杨久诚说,但一些行人嫌麻烦,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直接冲上了立交桥和机动车抢道。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瑞强 宁军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