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天,本报刊发了一位保健品“托儿”,因不堪内心的良心谴责向记者透露促销内幕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的维权热线几被打爆,不少市民跟记者叙述购买高价保健品后的窝火遭遇。更有一位保健品销售经理刘先生向记者透露了更多的鲜为人知内幕。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一辈子。刘先生说,这一行里有这个说法。他在从事第三份保健品推销工作是为“XX降糖灵”做促销。在那里他才真正认识到了什么叫“暴利”。“当时我推销一种100片一瓶的药,销路很好。它的成本只有5元,但市场价竟高达120元!最高的时候甚至卖到过350元。”刘先生介绍。暴利自然带来高收入,在保健品这一行,推销员的提成都在4%—10%,甚至25%,有些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甚至能提到40%—50%,一个推销员一年拿十几万很平常。“能开出这么高的提成,你想想厂家的利润有多高。我进入这行很快就做到了经理的位置,只要我愿意,这几年挣到百八十万不是问题”。据他估计,非法保健品企业在这一行要占到80%的比例。
刘先生告诉记者,保健品靠的就是“一张嘴”。他们的目标群体很明确,就是中老年人,销售方式绝大部分采用会议销售,这个过程分几个步骤:
首先营销人员一般选市场、公园等老人多的地方和老人出门多的早上、傍晚守着,看见有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就去搀扶,然后就跟你聊开了。拿到联系方式后,他们就打电话请老人去参加专家免费讲座,会上“著名专家”先讲一堆健康理论,然后推荐几种保健品,他们厂家的产品自然也包括其中。
接着开完会,厂家的人就会说现在某厂搞现场促销,有大夫咨询。大夫的作用就是“托儿”,他们会说得比专家更详细,让你觉得这保健品就是为自己生产的。看火候差不多了,营销人员看准时机,会直接问“您要几盒”,到了这份儿上,老人一般都会“乖乖”掏钱。
刘先生说:“忽然间觉得自己挺‘缺德’,这钱挣的不干净,花起来心里难受啊。”刘先生最后想通过本报呼吁那些“同行”,为了自己的良心,别再坑别人的钱了……(银涛)
不堪良心谴责 “受益人”痛揭保健品促销内幕
随后的日子里,袁女士不断地接到一个王姓销售人员电话,后来这人天天上门游说,但是面对近万元一个的保健床垫,袁女士仍不动声色。有一天,这个销售员改变了话题,“袁阿姨啊,我看你在这片居民里的口碑不错,你只要告诉你的邻居说我们的产品好,你的亲戚用过就可以了。你只要帮助我做成一笔单,我就给你30块的辛苦费,你看这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