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位国营电影制片厂厂长在写给本报的一篇文章里说,“我现在的目标不敢说是做好一部电影,而只能是做成一部电影”。10年后的今天,这位现任电影集团董事长的电影企业家向记者感叹道:“近年来每年产量都在递增翻番,做成一部影片已经远远不是问题,我现在的目标是如何做好每一部影片,如何做出动静来。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体制经过多次调整,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仍然在制片产业、发行放映和农村电影等方面存在瘫、垮、散等问题。有关报道还称,电影目前是“13亿人看3个人的电影”等等。
针对上述报道,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全国电影国有骨干企业的负责人,他们一致表示,这类报道有失偏颇。也有的电影企业家认为有关“瘫、垮、散”的说法可能是少数关心电影的观众在不完全了解电影改革发展形势和历史现实状况下所作出的评价。
中央领导高度肯定电影改革发展成绩
长影集团董事长、长影厂厂长赵国光向记者介绍,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了长影集团。温总理对长影近几年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认为长影过去创造过新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创造过辉煌,如今长影正在迎接新的辉煌。对于近几年国产影片年票房连续压倒进口大片,温总理评价说这是“转折性”的。他告诫电影人要坚持“为生活而艺术,为发展而艺术,为人民而艺术”;要“用心思考、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用心创作和表演”;在艺术创作中要提倡“真实、真挚、真诚、真切”。
此外,西影集团党委书记延艺云也向记者介绍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等最近对电影高度重视的情况。三年前,长春同志在西影考察时就充分肯定包括西影在内的全国电影改革成就,最近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发挥中影、上影、长影、西影等四大影视基地的骨干和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影视产业;尽快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推出一批影视精品,增强活力,拉长产业链,打造具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影视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体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
近几年电影发展成绩显著
近年来,作为中国电影龙头企业的中影集团,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用于补贴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医疗费、生活补贴等开支。目前离退休老同志的月收入比社会一般企业退休职工收入高出一大块。据悉,中影集团成立八年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赋予文化企业的新机制和新体制,充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对内加快改革,对外扩大合作,通过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主业突出,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表示,改革推动了集团电影主业的繁荣,电影主业的繁荣又带动了集团全面发展,相得益彰的共赢模式,使集团充满活力,孕育着强大的发展后劲,充分显示出国有文化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目前中影正在尽全力运作的周星驰的《长江七号》、陈可辛的《刺马》、吴宇森的《赤壁》、陈凯歌的《梅兰芳》等国产大片,同时加快亚洲最大的电影基地的建设,加快院线影院的投资建设力度,拟筹建演艺经纪公司等,力争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影已经从‘复苏’走向‘繁荣’发展。”西影集团党委书记延艺云表示,无论是电影产品数量、票房、后电影产业还是国内国际影响,都在迅速攀升。他介绍,西影通过内部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质的飞跃,集团年现金收入从2003年的596万元增长到06年的5500万元;职工月平均工资从03年的900多元增加到06年的1500元;集团总资产也从03年的1??7亿元攀升到06年的3??7亿元。“通过体制改革,西影2007年将把重点转到影视主业,今年是西影的‘电影主业年’。”延艺云说道。
潇湘电影集团董事长丁晖也介绍了潇影近年来改革发展的独特理念,注重挖掘存量资源,并将之转化为增量品牌。一方面主抓电影产品,拍摄出《郑培民》《青藏线》等一批有影响的影片,另一方面重视后电影产业的开发。新开播的潇湘电影频道通过主办多项活动、提高品牌形象,06年即实现到账收入4500万元,今年预计达到6500万元。另外正陆续调动1??5亿元资金进入院线投资,完善产业链条。
“我是切切实实感觉到了中国电影迅猛的上升趋势,”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李康生说,峨影在2000年左右每年只拍一两部影片,而05年拍了13部,去年12部,今年更会借助集团优势大力发展电影主业,策划制作多部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影片。
对于正在改革攻坚阶段的珠江电影制片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廖曙辉表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建珠江电影集团,相信集团成立后将会带动“岭南”电影产业更快发展,“早在2004年我就判断,中国电影将持续快速发展,这个势头至少保证10年时间。”
长影集团董事长以长春万达影城为例子证明电影的繁荣发展势头,“去年新开业的10个厅的长春万达影城,8个月内就创造了1300万元票房,07年他们的目标是2500万元。而且60元的高票价观众依然踊跃,这说明观众对电影的强烈需求和市场的兴旺。很难想象五、六年前整个吉林省的年票房还不如现在一家新影城!”
2003年,上影联和院线年票房1??42亿元;04年2??1亿元,05年增加到2??46亿元,06年则达到3??08亿元。“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处在繁荣发展阶段,”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称,“我们现在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增长,这是美国电影都不能比的,难道这不是市场的繁荣?虽然目前全国电影产业总量相比其他产业还不够高,但是速度提升的快速举世瞩目。”
“农村电影工程”首创佳绩
电影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更多观众需求
据了解,截至2006底,活跃在全国农村的电影放映队已接近3.75万支,其中新建放映队近2500个;全年放映电影422万场,观众超过14亿人次。在去年,“优秀电影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深受欢迎。1月至3月,全国广泛开展“优秀电影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广电总局投入2000万元资金用于计划场次的放映补贴和宣传,全国共放映15.27万场,比计划场次增加52.7%,观众人次达到5515万。
另外为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中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要求,加快农村数字电影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本次试点共覆盖8个省(区)的16个市,157个县,2004个乡,39036个行政村,惠及人口8000余万人。安排试点资金1.2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738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300万元。共采购数字电影放映设备2161套,2006年年底前,设备已基本分配到位。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童刚局长介绍,“农村电影工程”今年首次写进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对电影工作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出台新的政策,保障农民看到电影,看好电影,将陆续投入4亿元,通过“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思路,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推进“农村电影工程”,满足更多的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建立完善多元、立体的电影市场格局。
繁荣发展的最大动因是 建立了一整套的政策体系
对于电影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表示,“最大的标志是电影产业管理者和决策层形成了明确的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不断完善的产业政策,对国产片创作的政策,对市场开拓的政策、对农村电影市场开发的政策,形成了一整套的政策体系。这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02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单片拍摄许可制度和电影合拍政策,规范电影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电影立项、审查制度,改进电影资助和评奖机制,调整电影融资政策,落实电影产业优惠政策,加快电影数字化进程、促进电影产业升级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极大刺激了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
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带动了创作繁荣。任仲伦表示,“创作繁荣”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在所有文学艺术领域,没有一种样式能与电影一样,在国际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比如《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等在国际著名电影获得大奖,华人导演李安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好莱坞买了《无间道》《伤城》等多个华语电影的翻拍版权;《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等国产大片打进海外主流电影市场。这都是电影创作繁荣的明证。”
八一厂厂长明振江也欣喜地介绍,这几年来,八一厂不仅拍摄了军事战争题材影片《太行山上》《冲出亚马逊》等,也参与拍摄了电视剧《八路军》《亮剑》《幸福像花儿一样》等一大批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同时还运用高清技术拍摄了近10部“共和国将军”系列等数字电影。
另外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的逐步建立,吸引了资本和人才迅速的集聚。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许建海介绍,去年8月北京电视台以2/3的股份控股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后,即逐步论证策划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心灵通道》等与北京奥运有关的电影项目。这也印证了上影总裁任仲伦所言:“所有资本都是有觉悟的,什么地方有发展空间,它就能嗅到。目前更多社会资本、境外资本进入电影界;华语电影人通力合作,闯荡好莱坞的吴宇森、李安等导演都回来拍片,青年导演渐露头角,中国电影人气旺盛,这些都是吉兆,都说明中国电影正在迎接新的辉煌!”
链接:
电影创作数量逐年增长
据悉,2006年国产故事片的生产数量达到330部,其中胶片电影220部,数字电影110部,总量比去年增长27%,再次创下中国电影的历史新高。此外,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组织拍摄的数字电影112部。2006年批准立项和同意备案的项目比去年增长约40%。
2001年电影故事片创作数量为100部;02年114部;03年150部;04年212部;05年250部。
全社会投资电影日趋高涨
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全社会投资电影的积极性日趋高涨,除了原国有电影生产单位,2006年投资电影制作的民营公司和其他性质的社会机构多达277家,和国有电影单位一起,国产电影的投资主体已经超过300家。其中,经过实践探索,连续拍摄三部影片,通过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投资主体超过40%。
电影票房增长幅度显著
2006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6.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28%,连续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为14.42亿元,占总票房收入的55.03%,连续4年超过进口影片。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含票房收入)为19.1亿元,比去年增长15.8%;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12亿元,比去年略有提高。
01-03年,全国电影年票房约10亿元。04年全国票房15亿元,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日渐增强,票房成绩在全年市场份额中占55%左右,《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功夫》等票房过亿元。05年全国票房为20亿元,国产影片市场份额继续压倒进口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霍元甲》《宝贝计划》《头文字D》《七剑》《神话》《张思德》《云水谣》等多部影片共同构筑了05年以来的国产片强势。
(转载自中国电影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