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得不到应有的售后服务,受到虚假广告的误导……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提高,这些遭遇基本上都已经不再跟“投诉无门”、“索赔无果”等情状产生关联了。不过,要是在银行那里受了委屈,消费者能讨回公道吗?
近日,不少读者给晨报打来电话反映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遇到的纠纷,其中关于银行服务方面的质询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
跨行查询收费的例子就能够充分而准确地展现银行与消费者之间对立但不对等的态势。对于这一典型的利用行业垄断地位施行的“霸王收费”,去年6月,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和陈雪英在全国四大银行跨行收费正式启动的第二天,即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跨行查询收费需听证的紧急建议》。近日两会期间,鉴于银监会采取的回避、拖延、搪塞等态度以及跨行收费“照常进行”的现状,黄细花在众多代表联名支持下起草《关于停止跨行查询收费的再建议》,再次强烈要求尽快叫停跨行查询收费行为。但截止到今天,我们依然未能听到有关方面带有实质性意义的回复。
银行服务的弊端还远不止跨行收费这一项,像网上银行的安全隐患、银行卡重复收费、客户提款遭遇假钞、信用卡被盗刷等一系列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也都一直困扰着消费者。还有比如经常在繁忙时段关闭部分窗口、双休日不提供服务以及个别银行无故改自动叫号系统为站立排队等行为,都明显暴露了银行业服务意识的欠缺。而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对此要么不敢说,要么懒得说,久而久之,银行以自我为中心的运作观念愈发牢固,消费者的利益也愈发得不到保障。
然而,这种局面注定不会持续太久了———在民生得到空前关注、民意得到充分表达、民本得到切实保障、民利得到积极维护的今天,已不再有任何一片空间可供某些垄断行业肆意悠游、自得其乐,已不再有任何一面盾牌可用来阻挡百姓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刺出的正义之矛。如果银行业因其相对的专业性以及所提供产品的特殊性而试图在和消费者“博弈”的过程中继续打它那狡猾的“擦边球”,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输家终究会是它自己。因为整个社会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机制都已渐趋成熟,并将渗透至消费维权领域每一个最细微的角落。作者:晨报评论主笔许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