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蓝田县薛文珍(中)考上重点高中,哥哥姐姐考上大学,但因家庭贫困,学费难住兄妹三人 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 张杰 摄
全国人大代表、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昨日表示,希望“两免一补”政策能尽早涵盖贫困家庭的高中生。
没钱吃饭,开水泡馍充饥
张立勇介绍,目前,咸阳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已达80%以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贫困学生比例相应逐渐增大。高中教育阶段(含职业中学)的农村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有的一周只在学校灶上吃两三天饭,其余时间都是以开水泡馍,有的几乎不上灶,从家中拿馍充饥,甚至不少学生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中央和地方去年相继出台有关政策,对高中阶段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张立勇认为,这只能解决一少部分特困家庭高中学生的问题。因此,他建议将“两免一补”政策延伸到高中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如果国家财力有困难,可以先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始,逐步扩大范围,使大部分的贫困家庭高中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救助。
不抓就业,就是不务正业
张立勇还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首位问题,要解决好农村的厕所问题、洗澡问题、道路问题等难题。
据他介绍,咸阳多数农户使用旱厕,而旱厕是引起农村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家对农村沼气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咸阳市农村改厕、改圈、改灶工作发展很快,已覆盖到5%的农户。
张立勇建议,要通过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解决农民的洗澡难题。农村的道路不仅要修到村口,还要修到家门口,让农村姑娘在下雨天也能脱掉雨鞋,穿上裙子。
“政府不抓就业,就是不务正业。”张立勇说。建设新农村,归根到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要让处于“半失业”状态的农民充分就业。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靳曼
名词解释
两免一补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项政策从2001年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高中教育“贫血”
记者日前到安徽大别山区等地调查,发现高中阶段教育投入不足,“贫血”严重,给学生家庭造成巨大生活压力。
在安徽霍山县上土市镇禅堂村,高中生张强的母亲介绍,张强上霍山中学读高中时,家里背下2万元债务,弟弟张乔也上这所高中,同时背下1万多元债务。张强算了一笔账:一年学费2000元,生活费3000元,资料费、补课费等2000元,一年高中下来就需7000元,相当于提前上了个大学。张强说:“我步入高中,我家就开始步入贫困。”
记者在金寨、霍山等县发现,家有高中生,便会拖累全家。金寨县燕子河镇方坪村牛湾组农民张银升,大女儿上高三,小女儿上初二,为了孩子读书,家里欠债1.1万元。张银升说:“小女儿还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免掉了学费。关键是大女儿读高中,花费太大。”更让人痛心的是,因家庭窘困,不少高中生营养不良。金寨县汤家汇镇的晏绍定面黄肌瘦,他说自己主要吃咸菜,几乎吃不上肉。还有一位叫孔顺的学生,高中三年竟从未吃过晚饭,晚上学习时,“常常饿得浑身发抖,不停地喝水。”
据了解,高中教育“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投入太少,学校不得不把办学压力转嫁到学生头上。据《江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