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本溪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零失学”
2007年伊始,本溪实行了包括城市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在内的“两免三补”。“三补”的内容是,补助交通费、住宿费和贫困家庭学生伙食费。
义务教育———变“解一饥”为“管百饱”
到目前为止,本溪这个150多万人口的城市,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在校生约22万人,贫困学生有两万余人,占总数的10%左右。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几年前本溪市便对各级干部提出了要求:不妨把手伸得长一点儿。不仅全局性的分内事要管,而且孤立的分外事也要管,管到每一个因贫困失学的孩子头上,一个也不能落。为使家庭困难学生能上学,不惜去求财政,求企业家,求有钱人,哪管“求爷爷告奶奶”,苦口婆心,也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孩子读完书;不妨自己省一点儿。经济条件好的干部,“一对一”地帮助贫困学生上学。能力不够的,就一个机关包一名或几名,并一包到底。就是靠这种广泛的献爱心送温暧行动,“十五”期间,本溪市共筹措教育扶贫助学资金2759万元,有6.2万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得到救助。
虽然靠这种大轰大嗡表面上很热烈的做法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措施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尚难以保证达到“一个也不能少”的最终目标。所以急需把这种看似热热闹闹的临时措施,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建成一种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从去年初开始,本溪市政府提前担起了免费义务教育的责任,对农村中小学生及城市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变“解一饥”为“管百饱”。当时“两免一补”的标准是:城镇每生每年学杂费初中为240元,小学为170元;农村初中为200元,小学为140元;课本费初中为230元,小学为150元;家庭贫困的住宿生生活补助为300元。全年享受“两免一补”的中小学生共7.86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5%,农村占100%。免补总金额达1719万元。今年,该市又跨入到了“两免三补”的新阶段。
高中教育———“宏志班”里育宏志
(辽宁日报 司成钢)[责任编辑:韩宇]1
04:37:52 东北新闻网
本溪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3万人,其中贫困生3000余人;另有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万人,贫困生2700余人。为使高中阶段的贫困生上得起学,本溪市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做好工作,及早“分流”。就是对那些成绩较差,没有进入大学深造可能的学生,从初中就做好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思想工作,尽量动员他们报考中等职业学校。这也是本溪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比例偏高的原因之一。这样做,虽然高中阶段的费用并没有减轻,但学生和家庭没有上大学的经济压力,且可以保证孩子能够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对其今后就业有好处;二是从2004年开始,本溪市在市高中、市一中等5所省示范高中分别创办了“宏志班”,择优招收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初中阶段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好学生。学校对他们免收学杂费、课本费和住宿费,按每生每学年1200元的标准,来补贴他们的上学费用,特殊困难者,还有临时补助。3年来,5所高中共招收“宏志班”学生1500名,发放各种补助360万元。另外,由于事前“分流”,使职业教育阶段的贫困生增加。于是市里又采取减、免、补等多种资助形式,扶持他们完成学业。仅2006年,该市就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生减免和补贴资金320万元,受益学生达2700余人。
“宏志班”里多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思想活跃,考虑的事情增多,面对贫困的家庭现状,都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表示担心。本溪市领导把他们作为未来的人才进行培养,“宏志班”一般都配备两名班主任,从做思想工作入手,帮助他们卸掉思想包袱,教育他们要相信政府和社会,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出现了贫困生“宏志班”里育宏志的可喜景象。“宏志班”往往都是所在学校的尖子班。
大学教育———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
在每年被高等学校录取的本溪学生中,约有贫困生2000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收费标准的提高,许多困难家庭的家长看着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既为孩子能够考上大学而高兴,又为那高额学费而犯愁,这样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本溪市领导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的态度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家门口上学的要管,外出上大学的也要管”。市里根据大学生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时,既要当地证明,又要家庭收入明细,程序复杂、手续繁多的实际,由教育部门和财政局出面,共同与金融部门协商,启动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仅近3年,共为1227名本溪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310万元。这是该市为本溪学生铺就的另一条步入大学的绿色通道。(辽宁日报司成钢)[责任编辑:韩宇]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