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语言美术到读书礼仪法律,话题广泛内容实用
本报讯记者邓琼、实习生曾彩霞、通讯员丘东霞报道:昨天下午,广州图书馆里开讲《古典音乐欣赏入门》;今天,还有两场文学和地域文化方面、面向市民的免费讲座在这里举行。
单是广州图书馆承办的讲坛目前就有两大系列。昨天进行的《古典音乐欣赏入门》是广州市文化局主办的“广州文化讲坛·音乐知识普及系列”中的一讲,这个讲座每周五下午两点半都会准时和听众见面,意在为“金钟奖”落户广州后给市民更好的音乐普及。“广州文化讲坛”的另一讲则比较偏重地域文化方面的话题,每月开讲,例如今天就有一位作家跟市民们探讨“讲粤语口头禅,兴新岭南文化”的话题。
另一系列就是从今年1月起、每周六上午准时奉上的“羊城学堂”。主办方之一、广州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学堂”真正贴近民生,讲述内容包括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各学科的经典名著优秀作品,以及教育、生活、社会、保健等市民普遍关注的各方面的话题和热点问题。开讲三周,从“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到市民礼仪形象,再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详解,场场爆满。
而活跃在广州市民文化视野当中的讲坛还有不少。例如与“羊城学堂”相配合、品位相对较高端的“广州讲坛”,创办至今已5个年头、开讲38期,主讲嘉宾都是享誉海内外的社会文化名流,王蒙、林毅夫、葛剑雄、二月河、郑欣淼……为社会公众与当代最前沿的思想者、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对话和交流平台。
再如前年年底开讲的“岭南大讲坛”,这个公益性讲坛“超市”如今已发展成每月一期的学术热点系列、每周一期的社科普及系列和覆盖全省的地方特色系列,市民在广州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大学城、省委党校等处都可以免费听取。
还有已经在中山图书馆坚持了一年多、每周六上午开讲的“民间文化讲坛”,也吸引了不少对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市民。
广州市社科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大华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民众的需求和政府的推动都会促成“讲坛文化”的产生,这在广州尤为可贵。况且中国自古就有“学在民间”的传统,如今在新时期得到恢复,让更多原来埋首书斋的学者走出来向大众传播心得,是城市的文化生命力蓬勃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