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3月18日电(记者吕雪莉)刚刚发布的《2006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显示,中国三江源地区中、高产量等级草地的面积明显增加,而低产量草地面积减少。有关专家称,这一监测结果表明近年来实施的退牧还草生态工程效果比较显著。
青海省气象局建立了综合、连续性的地面生态环境监测网,并结合遥感监测系统组建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利用环青海湖地区及青南高原20个牧草地面监测站点,结合卫星数据,对青海省2006草地生长季内封育草场和放牧草场的生育期、长势、草地生产力及退牧还草效果等草地生态要素进行了监测与综合评估。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显示,三江源地区2006年与2003-2004年相比,年产小于200公斤/亩的低等级草地面积减少,而200-600公斤/亩的中、高产量等级草地面积明显增加,其中400-500公斤/亩的草地面积比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加了95%和98%,500-600公斤/亩的草地面积比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加了1.7倍和1.1倍,而高于600公斤/亩的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8倍和1.1倍。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伏洋分析说,对三江源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分析表明,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比较显著。
2003年,中国为保护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而启动了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期望使三江源地区已退化的1.5亿亩天然草原休养生息。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