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一座正在消逝的古城
1841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人攻陷定海,他们惊叹道:“天呐!简直就是一个花园!”
这里也是商贾辈出之地,在我国近代工商和外贸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支极为重要的生力军:宁波商帮。
10年前,这座城市轰动了全国,因为从这里开始了全国性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卫战
10年后,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值得纪念的古城变成了高楼大厦与残垣断壁的结合体
本报记者 张有义
一声惊雷,位于浙江东部、大海深处的岛城舟山弥漫在大雨之中。大雨之中,当地一位前文化局官员推开了自家的窗子,凝望起楼下不远处那座被拆了半边的古庙。古庙败露的山墙斑斑驳驳。
回到书桌前,铺开稿纸,他写下了一行字:关于重建定海古城的建议书。
没过几天,3月12日,他的“建议书”尚未写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张廷皓提出:“文化遗产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的生命线,因此我建议,有必要把国家历史史迹保护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并纳入国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管理。”张廷皓所指的文化遗产,其中主要包括定海古城。
随之,修订《文物保护法》的议论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而当人们谈到其中的重要修订部分“历史文化名城”时,对定海古城的回忆便成了重点。
因为曾几何时,在定海第一次掀起了全国性“历史文化名城”保卫战。
定海古城的昨天和今天
浙江舟山,一座深处大海中的岛城,面积不大,只有两区两县。这里有两处名胜,一处是位于普陀区的佛教圣地普陀山;另一处就是位于定海区,以开启鸦片战争而闻名的定海古城。
坐船去舟山,一位船员曾发牢骚说:“你看,现在到舟山的游客只知道这里有座普陀山,大家根本不知道还有定海古城。往定海方向的游客明显减少,这很影响我们的收入。”对于这位在定海土生土长的船员来说,这句话与其说是“牢骚”,倒不如说是辛酸,他为自己的故土被世人遗忘而伤感。
定海是一个曾经令英国人由衷感叹过的地方。1841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人攻陷定海,他们惊叹道:“天呐!简直就是一个花园!”
也正是为了保卫这个“花园”,素有坚韧性格的定海人与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奋战。这里先后倒下了葛云飞、王锡明和郑国鸿三位总兵,定海县令姚怀祥誓死不与敌军签订城下之盟,投水自杀。
其实,不仅仅是战争给这个岛城带来历史的沧桑。这里也是商贾辈出之地,在我国近代工商和外贸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支极为重要的生力军:宁波商帮(舟山曾经隶属于宁波)。其中以定海的朱葆三、安子介、刘显哉等人著名。他们的成就和府邸成为研究儒商文化的历史遗产。
围绕着这些商贾的府邸,定海形成了独特的古城风貌,既保留了汉文化的传统,又吸纳了西洋石木结构的建筑特色。
定海老城街区虽然曾经遭到一些破坏,但整体格局保存相当完整。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舟山市为该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将该市定海区的老街区作为重点保护街区。1998年,舟山市政府制定了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据浙江文物局考古处吴处长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遗迹和定海商贾云集的东西南北四条古街成为主要的考核指标。
10年前,著名导演谢晋为拍摄影片《鸦片战争》来到定海,那时他激动地说:“我走过全国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么好的历史街区的城市非常少有!”
然而现在,一位当地的市民说,应该把谢导演的话改一下:“至今,这座城市的历史街区已经非常少有!”
站在山顶向定海城区望去,满眼都是高楼大厦,在高楼的掩映下,某些地方还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破旧老房。坐上三轮,透过楼宇的缝隙辗转寻找那些历史的古建筑,偶尔还可以看到。很多残垣断壁的地方,会让人突然有一种破落的感觉。
一处被拆了半截的寺庙如同一个残疾人哆嗦着依偎在那里,在暴露的山墙下面,是一层已经枯萎了的狗尾草。而古庙的身后则是一座座高耸的现代楼盘。
一场轰动全国的拆迁
可就在舟山市政府通过《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的当年,即1998年,在定海古城的一系列“旧城改造”运动拉开帷幕。
据报道,当时旧城区中的北大街、前府街、陶家弄、东管庙弄、芙蓉洲路、东大街和西大街等几条街道上的许多连接成片的深宅大院被拆毁,“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就连纪念三位抗英总兵的“三忠祠”也被迁建。
上述《规划》第十二章,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重点保护整治地区”中称: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结合舟山市城市建设的实际,确定东至芙蓉洲路,南至东、西大街以南一带,西至总府弄,北至昌国路一片为古城绝对保护区。
什么是“绝对保护区”?一位业内人士说:“说通俗些,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拆除,甚至迁建都不可以。”
但这也没有挡住舟山政府旧城改造的坚定决心,甚至愈演愈烈。
1999年7月12日,定海区法院下达公告,限期两天之内居民由老屋搬光,否则法院将强制执行。
然而,就在7月12日,浙江省人大主任会议一致通过决议,要求舟山市停止对历史名城的破坏。次日,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的鲁松庭还批示,由省文物局、省建设厅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就此事进行调查。
随即,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亦联合发文,“责令舟山市立即停止”。
舟山撕毁自己规划破坏古城和强制拆迁的行为,在全国惹了众怒。
就在拆迁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全国百余家媒体开始介入。
1999年7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播出专题,就舟山市政府违背自己制定的城市规划、大肆毁坏历史文化名城的事件做了详细报道。7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舟山古城历史悠久应该珍惜》,同时配了两幅舟山市拆毁保护区内历史建筑现场的照片。
但刘显哉故居(即当地有名的刘家大院)、朱葆三故居等等极具特色的古建筑依旧纷纷倒在废墟之中。
当定海有名的蓝府和刘宅面临被拆毁之际,以产权人为首的十几户老百姓联合起来,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状告政府违反城市规划、违反文物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引发了全国首例因为“古城保护”的行政诉讼。
这例诉讼一审、二审均以原告败诉结束。
可就在原告败诉半年之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却给舟山旧城改造定了性,向全省下发了《关于舟山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的通报》:“舟山市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中……使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的完整性受到肢解,定海古城风貌受到损害,不仅影响了舟山在全国的形象,而且影响到我省作为文物大省、文化之邦的声誉。”
立法成为当务之急
在一次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学部主任应松年措辞严厉地说:“法院是保护法律的机构,舟山法院应该严格依法审理,不要再找歪道理为政府违法行为辩护。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认为,应当注意完善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刑法保护和司法维护。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比较零乱,但没有专门的立法,刑法保护就更弱了。立法机关应通过对刑法的修改、补充,明确规定损毁历史文化名城的行为是犯罪,并且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构成这种犯罪的主体。
浙江省人大原副主任毛昭晰对记者说:“就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来说,至今还没有专项立法。现行的《文物保护法》虽然有条款涉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但已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形势,当务之急一方面是要修改和完善《文物保护法》,另一方面应该总结多年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经验教训,尽快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
现在已经将近80岁高龄的毛昭晰每每回忆起定海,心中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