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陕西人特别是陕西果农和果品经销商,应当像爱护自己钱袋子那样爱护陕西苹果的品牌,但实际上,有不少陕西果农和果商干的却是毁坏陕西苹果品牌的事。10年前,陕西苹果的领头羊礼泉县出过“苹果事件”——县长给省长送苹果,没想到果箱内是又青又小的劣质果,不但丢了县长的脸面,更丢了礼泉苹果的脸面;更有名的是3年前,省委书记李建国,以陕西苹果为自豪,去看望朋友,结果也出现果箱上面一层又大又好看,下面一层又小又难看的难堪事,苹果事件由县级升格到省级,李建国书记把此作为陕西苹果信誉建设的大事,提到常委会上,一时重视陕西苹果信誉和品牌成为街谈巷议;但是,陕西苹果品牌建设并不由此根本乐观,现在,“满城尽是洛川果”就是证明。
其原因是名牌农产品往往有自毁品牌机制,好像打摆子不由人。这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农产品名牌往往具有公共性,主要是由一方水土的独特性造就了名牌,与个人或企业的努力无大的关系,从而形成名牌产权的“大锅饭”,单个人无法出面维护品牌。二是毁坏农产品名牌,对毁坏者不但无害,反而生利,他以假充真,以劣充优,短斤少两,坑蒙拐骗,横行无阻,要保护的人多花成本不增益。这样,形成劣果驱逐良果,奸商驱逐良商的效应,到一定时候,整个品牌倒下来。
不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而是借他人牌子,为自己生利,经济学上称此为外部性的一种。对这种外部性,单凭自由市场经济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出面。解决的办法是三管齐下。
一是进一步明晰产权,这是最根本的。就是把农产品名牌的“大锅饭”尽量分成“中锅饭”和“小锅饭”,如把陕西苹果,进一步区分为礼泉苹果、洛川苹果、白水苹果、旬邑苹果直至某一果农的苹果等等。其具体办法就是实施果品产销实名制,学工业品生产经销的办法,在果箱内外标明具体精确的产地、生产者、各级营销者,并标明相应的身份证号码,以此形成大品牌套小品牌,小品牌促进大品牌的良性效应。因为小品牌如果更优,价格更高,相反,价格则低。与此相配套,以果商为龙头带动果农形成品牌合作社,使大品牌下的小品牌能够按照贡献分享收益。主要是两个步骤,一是对加入品牌合作社的果农,在苹果收购时适当加价;二是在销售后,对因品质好销售贡献更大的相关果农,给予重奖。推行实名制,有利于千千万万的果农千方百计地提升苹果生产质量;有利于千千万万的果商提升经销服务质量;有利于提升陕西的诚信度,给生产者、经销者和消费者都带来增益。
二是法规和行规强制,严明赏罚。这时,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制定保护果品品牌的法规和行业守则。首先是落实果品产销实名制,给一年的宣传试验期,第二年全面实施,对加入者,纳入品牌合作社,对不实施者,上不讲信誉黑名单,在信息网上公布。然后,依靠实名制,追索和重罚不讲信誉者,以百倍到千倍的程度处罚之。
三是道德自律。一方面,任何产权和法规,都是不完全的,总是有空子的。这时,需要人们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道德是公平交易,良心自安,坑蒙拐骗,良心难安,尤其是富起来之后,要追求荣誉时,这一点就凸现出来。因为,你可以暂时地欺骗所有的人,你也可以永远地欺骗一部分人,但你绝对不会一辈子欺骗自己。另一方面,讲信誉也能形成无形资产,是成就大商的必经之路。“吃小亏,占大便宜”不是没有经济学道理的。这可以说是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实施陕西苹果产销实名制,单凭一县、一乡、一户果农,是无法维护陕西苹果大品牌的,并且,谁先出面谁先吃亏。所以,需要陕西所有苹果大县或产地,都要实施苹果产销实名制。这就需要省政府和省果业协会出面,出台这方面统一的规则。只要大家齐心做,陕西苹果万年火!
(刘旨贤 杨桂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