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街头随处可见这座古城的历史见证。李克新 摄
因为一纸诉状,位于山东西北角的山东老八大中药厂之一——临清中药厂,再次成为新闻焦点。他们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有着200年历史的中国名药“健脑补肾丸”的相关知识产权。
清朝御医的药方
每一个老字号身后,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健脑补肾丸成方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临清中医孙锡武先生五代祖传的秘方。据传乾隆一日顺运河南下巡游到了临清府(现在的临清一代),日夜饮酒作乐,导致身体极度疲惫,并且腰膝酸软,病倒在游船上,而侍从太医所备药物却都不生效。众人焦急之时,时任礼部尚书的纪晓岚急招临清名老中医孙书林的后代孙振岐为乾隆治病。
孙振岐临床确诊乾隆是诸病交加,皆由肾虚所致,于是开了一服补肾养血的药方。乾隆服下三剂药后神气逐渐恢复,对此药方的传奇疗效大为赞赏,于是下令嘉赏孙家,后来则直接将孙振歧召入宫中封为御医。
民间的传说中,“健脑补肾丸”这个名字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并在当时就注册入典。不过据原临清中药厂的老职工徐敬学介绍,建厂前这味药一直只是一个药方,并没有直接称为“健脑补肾丸”。解放后,孙家名医的后代孙锡武先生将秘方献给人民政府后,名字由当时的县委书记根据药效定下来。
药方差点消失
每一个老字号的发展,都是在坎坷中前行的。“健脑补肾丸差一点被取消生产批号。”1977年入厂的老职工杨志平告诉记者。
临清中药厂于1958年建厂,1959年便开始大规模生产健脑补肾丸。此后,健脑补肾丸的生产线一直是这个厂的“生命线”。在计划经济时代,几十年来这个厂就依靠这么一个主打品牌活了下来。健脑补肾丸创造的利润曾占该厂的80%,全厂都要靠此药吃饭。现在,这个比例也要达到50%,另外的50%则来自于另外20多种药品。
1987年,国家卫生部对全国的中成药品种进行整顿,健脑补肾丸因为含有朱砂(长期服用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被列入整顿之列。“如果当时不做改进,现在这个药就没有了。”现在华威药业分管产品研发的副总经理董宜广回忆说。为了保住命根子,当时已改名为华威药业的新厂,花费了一番心血,改换三氧化二铁包衣,并在1994年申请了“一种健脑补肾丸的制作方法”的发明专利。历经5年,国家专利局认为华威药业用三氧化二铁替代朱砂的制作方法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认定了这项发明专利。
正是华威药业对健脑补肾丸的上述创新,不仅让他们保住了这一金字招牌,还在后来的专利权争夺中取得了主动。由于历史原因,健脑补肾丸的生产还有鲁泰环中公司,有了专利做护身,华威药业将环中告上法庭,直到对方更换了新的包衣。
当年买药要求人
每一个老字号的壮年,都是令人羡慕的。计划经济年代,临清中药厂是省属企业,所有的产品全部统购统销,健脑补肾丸的疗效,让一些需要该药的患者四处求购,也因此成为当时的抢手货。
当时任采购员的退休老职工徐敬学告诉记者,当时出差到外地坐火车,途中拿出标有“临清中药厂”标记的搪瓷杯喝水,采购员立即就会成为整个车厢的新闻人物,有的乘客直接上来求药。“同志,我家有八十岁的老妈,睡眠不好,只能用你们产的健脑补肾丸才管用,求你给买点。”含蓄的乘客会主动上前索要联系方式,口口声声要交个朋友。等你出差回厂,他的求药信就到了。“不是不讲情理,关键那时我们也搞不到健脑补肾丸。”
老药方焕发青春
每一个健在的老字号,都要二次腾飞。华威药业的少帅胡元岭,在完成了新厂区建设后,正筹划着如何让这剂老药方发扬光大。
2001年以前的临清中药厂,经营困难,曾经坐拥69个国药准字号中药品种,却守着宝藏要饭吃。2001年在最低谷的状态,整个公司只有800万的销售额(而2006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已达6800万)。
2001年,临清华威药业与东阿阿胶集团实现资产重组,以东阿阿胶集团为依托,引入先进管理机制、内强管理、外拓销售、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少帅胡元岭也就是在此时来到华威药业,2004年12月又随东阿阿胶嫁给华润。站在巨人肩膀上,华威药业实现了二次飞跃。被华润集团收编后,华威药业依靠东阿阿胶提供的担保获得巨额贷款,新建了厂房,更新了设备,形成了两亿元产能。再加上作为一个拥有47年历史的老中药企业,手下拥有近70个生产批号,还持有老字号健脑补肾丸的独家专利,华威开始变得底气十足。
健脑补肾丸的由来
健脑补肾丸成方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临清中医孙锡武先生五代祖传的秘方。解放后,孙锡武先生被吸纳进政府工作,这个秘方也就随之献给了人民政府。健脑补肾丸这个名字也是由当时的县委书记根据药效来定的。临清中药厂1958年建厂,1959年便开始大规模生产健脑补肾丸。
传承人语录
自主创新要加强,但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要跟上,否则自主创新的动力就会下降。
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好自主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关系将会给我国的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名牌的“奢望”我们早已痴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