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支教成为“免费”的条件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师范生免费的条件是支教三年。
根据政策规定,2007年被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录取的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与学校签订基层支教协议。
“如果知道要支教,我宁可不报师范!支教3年,3年满了怎么办?我还能不能回城,二次就业又怎样,一切都是未知数。”有学生表示担心。
“最近,好多家长问我,小孩考上师大,是不是要支教三年?我不让你们免费,我还想让孩子上师大,但不去支教行不行?”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董老师说,近日,他不断接到一些准备高考的学生家长询问。“好多城里娃不愿去支教,家长担心三年后能不能回城,二次就业又很难;农村成绩好的也未必愿意报这个,你想想,在西安当老师,带家教挣30元,在农村可能才5块,学生也会考虑这个。”他担心,生源会因此受到影响。“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该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张帆说。在上《当代中国教育政策分析》选修课时,看到西部农村教育条件那么差,他也曾想过支教,“可是后来仔细想想,如果想回来怎么办,既不能一走了之,又不能安心教学,这种可能性占一半,只好放弃!”
和张帆同在一个班的刘佳也有过支教的想法,她想试探一下父母的意思。大一那年放假回家,刘佳将想法告诉父亲,父亲没说什么,而是翻出过期报纸里的一则关于大学生支教的消息。消息写的是,一个男孩信誓旦旦地跑到贫困山区支教,结果吃不了那里的苦,东西没带就走了。
“你吃得了这样的苦吗?”父亲问。
刘佳沉默了一会儿,“我也怀疑!”她说。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有投资就期望有收益!但是,现在教育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接受高等教育,也是为了就业,期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收投资成本。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农村教育条件差,教师待遇差,支教三年,能不能适应暂且不说,三年后的出路如果解决不好的话,无疑给免费教育套上了枷锁。如果学生和家长对接受免费教育的未来不看好,那么,很可能选择不接受。”一位学生家长说。
针对这些问题,3月7日,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房喻在“话说免费教育”座谈会上承诺,“政府和学校会对毕业后到农村的学生负责”。
学生支教期间,可通过寒暑假回学校读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期间便可拿到硕士文凭,也可在支教结束后继续深造;支教结束后,国家会提供专场招聘会,让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去向;另外,国家还考虑到了毕业生支教时的住房、结婚、生子等问题,也会陆续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免费”是个三农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回归,实际上是个三农问题,给贫困生提供了机会,解决他们上大学的问题,毕业后又可以支援贫困地区的教育,是件非常好的事情!”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工组雷老师说。
该校校长房喻也在“话说免费教育”专题座谈会上介绍:“为鼓励学生学习,享受免费待遇的师范生,学习不努力将被淘汰到非师范专业,仍然得交费。”另外,学校鼓励学生毕业后终生从事教育事业。
免费教育真的能够吸引优秀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吗?有网友表示怀疑。
据一项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调查显示,当前有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师资流失的基本走向为,农村流向城市,西部流向东部,非重点向重点学校集中。
这种地域偏向已经在师范生择业时得到体现。
刚开学,负责毕业生就业的雷老师已忙得不可开交,“今年,非师范类的就业状况很不乐观!”
“往届毕业生,去西部的少之又少!”雷老师说,“学生择业,首先关注东南沿海城市,其次是华东华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以及各方面条件好待遇好的院校;再次,考虑东部条件好的私立院校,有固定生源的学校、年薪两万以上的学校。前几年,西部包括陕西在内的学校,学生都瞧不上,都留给本地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了。”
“今年,已经签约到东南部地区的,年薪两三万,学生们觉得月薪1500元可以接受,西部地区拿的工资越少!甚至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我们学院曾经有个男生,满怀抱负地跑到一个边远山区任教,但去了没几个月,工资就发不下来了,没办法,这个学生只好背着包袱又回来了。”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要燃烧总该有蜡油啊!教师首先是人,也要生存!只要国家对教师的行政投入做好了,还是能留住人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