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基层的“土政策”,对于一些执法部门维护部门利益的部门文件,笔者认为,其负面的影响甚至比一些行政法规与法律不一致的负面影响更大,更应该成为清理和整治的重点
如何以健全的制度压缩公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如何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等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以红头文件治理红头文件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命题
从今年3月开始,有关部门将对现行行政法规、规章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对于红头文件,相信大多数公众都不陌生。这是公共管理部门进行行政管理的一个基本手段和方法。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红头文件”几乎无所不能。比如湖北省汉川市市政府发红头文件下达喝酒任务;比如哈尔滨市发红头文件,要求更新公务用车一律购买本地产的“哈飞赛豹”……在一种权力的疯狂自恋与致命的自负之中,大量红头文件的实施,在消弭着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蚕食着公共权力的公信力,在潜移默化中拖累着法制建设的进程。
由此来看,这次红头文件清理工作可谓正当其时。如上所述的形态各异的“红头文件”,确实需要重拳出击,而不能再放任其继续粉墨登场、招摇过市并在公共空间顾盼生辉了。尤其是对于这些基层的“土政策”,对于一些执法部门维护部门利益的部门文件,笔者认为,其负面的影响甚至比一些行政法规与法律不一致的负面影响更大,更应该成为清理和整治的重点。
但应该看到,“整个清理工作于2007年10月底前完成”的清理活动,依然没有逃脱以往各种清理整顿“运动式执法”的窠臼。红头文件随时随地都可以出台,“运动式执法”显然对此力不从心。就像近年来数次开展的“制服整顿风暴”一样,十多年来,中央政府已经先后四次针对统一着装问题,开展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却始终走不出“治理—整顿—反弹”这个怪圈。现在依旧窠臼打转转的红头文件清理,其最终的治理效果,也难以让人乐观。
在笔者看来,红头文件所反映出的,其实是一种权力生态。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白头(领导批条),白头不如口头(领导指示)。这句坊间颇为流行的顺口溜,就是明证。红头文件泛滥的根源在于公权力的无比自大,以及公共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意识的单薄。以“红头文件”治理“红头文件”,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所以,如果没有整个法治进程和治道变革作为依托,那么这种运动式的红头文件清理,最终也注定只能是又一个“红头文件”而已。因此,如何以健全的制度压缩公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如何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等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以红头文件治理红头文件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命题。石子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