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物质主义高涨的时代,我们似乎常常忘记感动,忘记崇敬,忘记辨认谁是生活的楷模,忘记世界始终存在能让自己流泪的人和事。也许是诱惑太多,我们忙忙碌碌;也许是刺激太甚,我们麻木不仁;也许是节奏太快,我们心浮气躁。
事实上,我们无须矫情,当下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榜样而且造就了榜样的时代;当下的时代,又是一个需要感动而且经常被感动的时代。而当下的我们,正是一群最需要被感动的人。
感动其实早已在我们周围无声地弥漫。世界从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一次次对“感动”的发现,让我们一次次看到生活的多少不知名的角落发生了多少催人泪下的事情。“感动”不是奢侈品,而是与我们相依相伴的生活常态。
我们通常所说的好人好事,来自庞大的社会各阶层。其评判并没有固定僵硬的条款标准,所有能打动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人物都有可能显现出他们光辉的面容。他们中既有平凡的公民,也有卓越的俊杰。无论身份、背景、经历、成就有怎样的不同,他们在纷繁世界书写的精彩人生,都一样感动了所有闻知的人。即便是那些社会地位也许并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小人物,也一样深深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甚至恰恰因为他们没有光环而发光,而更加激发了更多人的共鸣,影响了更多人的价值取向。
无数人在感动中心灵为之怦然,冰雪为之融化。“感动”树起一种让整个社会动容的精神标识,成为民族人格史光明面的绚丽篇章。所有让人感动的人物或震撼或平凡的事迹成为人们生命中久久不可抹去的感动因子,他们的精神日益外化为整个社会的追求和目标。所有产生广泛而强烈共鸣的“感动”都与社会公认的价值判断相一致,与大众的精神追求相吻合,从而成为一种震撼,一种洗礼,一种民族良知的凝聚和弘扬。
历史和现实永远不会没有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时代推崇什么样的偶像和英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那些感动了人们心灵的名字,让我们记忆,让我们凝神。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心情变得不再灰暗;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日子多了几分踏实。他们是跟我们一样的常人,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光彩照人;他们像我们一样生活,但他们的行为传达的价值,成为引导我们生活的航标;他们不一定都惊天动地,但他们的品质,化作了民族骨骼的钙质。
我们在被感动的时候常常泪流满面,但流泪并不应是感动的最终结果,当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中的时候,我们更多想到的,应该是用我们的努力拼接起曾经被撕碎的美好,而不止是用眼泪把被撕碎的美好打湿。
是的,感动不是终点,行动才是最后的归宿。“感动”人物用闪光的人格创造出朴实的奇迹,用无视自我的行动照亮了别人的生活。无论太远还是太近,无论陌生还是熟悉,他们的行动会在所有人的心里激起持久而悠远的回响。当感动叩响我们心扉的时候,当“感动”人物的人生准则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向度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感动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一种精神生态的时候,人性的良善与崇高就会成为广泛的社会追求,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接近人类理想的乐园。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感动”人物一样,用日复一日的善举甚至奇迹,去感动我们广阔的社会,去感动我们深远的历史,但我们可以是深情的放歌,唱出赞美的旋律;可以是刚采摘的鲜花,奉献热烈的心跳;可以是清澈的泪水,浸润被困扰的灵魂。让感动成为一种滋养,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好雨,催生我们心灵升华的生机,养育精神之树的蓬勃生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