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3月24日电(记者张月琳)在贵州和湖南两省交界的一个山村里,一名侗族青年15年如一日地牵挂着百姓的健康,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健康守护神”,2005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临湘村地处贵州和湖南两省交界,村卫生室每天输液治疗的十多个病人中,多数是从湖南农村过来的。
“到这里和到我们乡卫生院距离差不多,但我们都要先到杨医生这里来。”3月19日上午,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上坪乡搭车来临湘村卫生室看病的两位老人告诉记者。
为什么不选择看病可以报销的本地乡卫生院,而要自己掏钱到外省的村卫生室呢?“因为杨医生看病效果好啊!”80岁的湖南老人谭信发说,“我们村很多人的病都是在他这里看好的。”
“我喜欢学习,对医学很感兴趣。”在杨林夫妇的卧室里,窗台下摆放的、柜子里收藏的都是医学方面的书籍。床头柜上那本厚厚的《农村卫生学》中很多地方杨林都作了笔记。
“杨林特别肯钻、好学。”黄道侗族乡卫生院院长杨胜云说,“有一次他村里一个小孩儿腹泻脱水,杨林输了一天的液没治好,第二天他就赶紧找来乡卫生院的医生去看。”
“当时我就看那个医生是怎么诊断的,又是怎么配药的。然后全部记下来。”杨林说,“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和很多乡村医生一样,杨林也有一本记账本,在这个本子上,最早的一笔欠款是2002年9月20日,金额为127元7角。“其实还有更早的。”杨林看着记账本说,“实在收不到就算了。有一些特别困难的,我从来没记过账。”
临湘村村民刘发英今年77岁,患有帕金森病、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每个月要吃十多元的药,一输液就是一个星期。10年前她的老伴去世,无儿无女的刘发英一下成了村里的特困户。
“自从我老伴死了,杨林给我看病开药再也没收过钱。”刘发英老人躺在床上,用颤抖的手接过杨林递给她的药瓶。她说:“这样的好医生到哪里去找啊!”
正因为有了杨林这样的好医生,临湘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逐渐减少。在从医的5000多个日夜里,杨林行程1600多公里,平均每天出诊3次以上,先后为近6万群众解除了疾病痛苦。
为了村民的健康,杨林在管理村卫生室的同时,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村里的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目前,临湘村的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100%,新法接生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从未发生过传染病流行。本是全区最偏远的山村,却成了卫生工作开展得最好的地方。
2005年,杨林当上了村党支部副书记。他上任后垫资4万多元为村里实施改水改厕和道路硬化。现在,村里的自来水水量更大了,家家户户的厕所铺上了瓷砖,村里到处是干净的水泥路面。
“我们选他是选对了。”77岁的村民罗永兰说,“他当医生看病看得好。现在是村干部,讲话公平能干事。你看现在村里变得又干净又漂亮。”
“不管是当村医还是当村干部,我的工作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切为了村民的健康。”杨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