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拆迁开始了。这个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回忆,并且充满了市井百态民俗文化的地域,随着拆迁的进行,开始一点一点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昨日清晨,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进行采访,用镜头记录下老南市拆迁的最后时刻。
定格1
曾经居住15年 如今要迁新居
我们老两口忙活到半夜
清和大街203号是一幢三层小楼,有着一个老式的青砖倒U形拱门。走进小楼,过道里很黑,和外面清晨的阳光极不协调,脚下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四周堆放着布满灰尘的破烂儿。
扶着锈迹斑斑的扶手走上楼梯,来到三楼拐角处,今年67岁的张大爷家就住在这里。此时,张大爷屋里的家具和物品已经清空了一大半,两名搬家公司的工人正背着冰箱、顶着缝纫机从屋里往外走,而张大爷正和老伴儿打点着剩下的小件。“别看屋子不大,一整理东西还不少呢。”张大爷的老伴儿告诉记者:“为了让搬家公司早晨来了就能搬,头天晚上,我们老两口把所有东西都打了包,家具门都贴上了,一直忙活到夜里3点多。”
四季都靠煤球炉子生活
两位老人不是南市地区最老的住户,15年前他们搬来,将家安在了这里,从此也与南市结下了渊源,祖孙三代在这里生活。张大爷说:“这里原来是旅馆,现在的格局还是当初旅馆的样子。1980年改建成民宅后,才逐渐住进来居民。以前,一到冬天,院子里的水管就会上冻,所以得去别处借水。这些年,一年四季都靠煤球炉子生活,夏天做饭,冬天取暖,可没少遭罪。这次拆迁,我家一共得了23.6万的拆迁款,准备在别处买个独单,可以改善改善生活环境了。虽然就要搬进新居了,但是真的要走,还真有些舍不得,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
儿子要是活着得多高兴
站在屋子中央,看着墙边的一张单人床,老人的情绪慢慢低落下来。原来,老人的儿子由于患肌无力症,去年10月28日不幸去世了。张大爷伤感地说:“孩子在世前整天躺在这张床上,很少出屋。此前我一直希望能找一处临街的房子,可以让他看看外面的景色,谁知就差这几个月。唉!要是他现在还活着,那得多高兴啊。”
定格2
每天顾客盈门 就为找下感受
早点铺近中午仍有顾客
走出老人家时已经将近中午11时。清和大街上的一家早点铺里依然有顾客光顾。见到有顾客上门,摊主笑容满面地招呼着,根本看不出这个早点铺也在拆迁之列。“在这里吃不了几天早点了。”坐在门口的王大爷边吃边说:“住了这么多年,真是习惯了这里的锅巴菜的味儿,更习惯了这份感觉,过两天就要拆迁了,我这一下子还真不能适应。”
感受即将消失的市井生活
摊主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我每天都比平常收摊晚些,准备的早点量也比平常多,但都不会剩下,总会有人过来吃,大多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都是来感受即将消失的南市市井生活的。住久了,感情太深了。等这个早点铺拆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还能坐在一块吃顿早点,聊聊天。”
住宅房屋搬迁补助及奖励办法
1、凡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搬迁期限内(至2007年4月10日)腾空全部住房(包括附属房屋及违章建筑)的,每户奖励12000元,超过期限的,不再发放奖励费。
2、凡自行搬迁并腾空全部房屋(包括附属房屋及违章建筑)的,凭“封房证”每户领取临时安置补助费3000元(选择西青区杨楼地区定向房屋产权调换的被拆迁人不享受此项补助)。
3、按拆迁协议每户支付搬家补助费300元。
4、装有家庭电话的,凭上月交费票据,每部电话补助150元,由用户自行办理迁机手续。
5、装有电力“一户一表”的,凭购电卡每块表补助110元,由用户自行办理迁移手续。
6、装有线电视的,凭和平区有线电视使用证,每户补助200元。
7、装有管道煤气的,凭煤气使用证,每套煤气设施补助1000元。
200工作人员参与拆迁
走出清和大街,记者来到南市拆迁指挥部清乐巷片分部,这里的拆迁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相关的政策已被制作成醒目的告示板悬挂在墙上。
据了解,和平区委、区政府从全区各部门抽调了近200名干部参与南市平房拆迁工作。据介绍,此次拆迁采用货币安置和定向房屋产权调换两种办法,定向房屋产权调换的房屋位于西青区杨楼地区,是专门为该片居民筹建的中高层、低价位定向安置房。目前,南市改造共涉及危陋房屋面积28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9000户。全面完成拆迁,预计需要一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