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渔船靠港,船员们都是从这栈桥上一起走上岸的。“桑美”台风过后,他们抬着自己的伙伴走过栈桥。本报记者 陈庆港 摄
本报讯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过13位国内外评委近一个礼拜的评选,在昨日凌晨3点评出所有奖项。杭州日报一举夺得三个奖项,摄影记者陈庆港的作品《抑郁症》获日常生活类组照金奖、作品《第八号强台风》获战争灾难类组照优秀奖,摄影记者王毅的作品《后台》获文化类组照铜奖。在中国的参赛媒体中,本报获奖的数量和奖级仅次于新京报(两金、一铜、四优秀)、新华社(一金、一银、一铜、两优秀),列全国第三,是浙江省唯一获奖媒体。
华赛与荷赛(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为全球两项重要的世界性新闻摄影赛事,第三届华赛的主题为“和平与发展”,共有70多个国家摄影师的28000多幅作品参赛,比赛分为8类16项(每类分单幅与组照两项),每项设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1个、优秀奖5个,并评选年度图片大奖1个。
中国参赛摄影师在本届华赛中表现突出,共夺得日常生活类单幅、日常生活类组照、文化艺术类单幅、文化艺术类组照、经济科技类单幅、经济科技类组照、新闻人物类单幅、体育类单幅等八项金奖以及部分组别的银奖和铜奖。
本报记者陈庆港的作品《中国慰安妇》曾获首届华赛日常生活类组照金奖,《抑郁症》是他第二次获得华赛金奖。
《抑郁症》
戚兰和男友在海边嬉戏。戚兰曾经是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她认为日照不足会影响人的情绪,而多晒太阳也能消除抑郁症。 本报记者陈庆港摄
《后台》
杭州,后台等待上场的俄罗斯演员。 本报记者 王毅 摄
《第八号强台风》:它逼着我往下看
三组台风强力对决
陈庆港的《抑郁症》获得了所有评委的青睐,一路冲进决赛并最终夺得日常生活类组照金奖。相比之下,获得战争灾难类组照优秀奖的《第八号强台风》则更不容易,并充满了曲折和悬念。由于难以抵达战争和灾难的第一现场,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很难在荷赛和华赛这两项世界性摄影赛事中入围,陈庆港的这组作品实现了突破,因此更显珍贵。
据华赛官方网站报道,在22日晚进行入围作品总决选中,共有中国摄影师的三组关于台风的作品激烈对决,分别是《第八号强台风》、《台风碧利斯袭粤》、《台风桑美》。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总部资深图片总监约翰·诺维斯倾向于彩色组照《台风碧利斯袭粤》,而来自香港浸礼会大学新闻摄影讲师孙树坤则更喜欢黑白的《第8号强台风》,“它的画面冲击力强,几乎所有被摄者都是面对镜头。”
在两位东西方评委的争论中,评委会主席、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祖根站到了约翰的一边,“我觉得黑白的台风中被摄者大多面对镜头,有可能是看到摄影师后有意为之,这时候摄影师起到了干涉现场的作用。”而来自澳大利亚的盖蒂图片社亚太地区首席体育摄影师亚当·布瑞提则不这么认为,“我喜欢黑白的台风,而且不觉得被摄者被摄影师所干扰。这种重大灾难中受害者会自然地面对摄影师有所诉求,并不是这个摄影师存在而引起的,任何一位摄影师在现场受害者都会如此。”荷赛总经理米歇尔·蒙内克也表示“喜欢这组黑白的台风(指《第八号强台风》)”。孟加拉德里克图片社总裁沙希都·阿拉姆则从创新的角度谈了这两组照片:“彩色的台风给我感觉似曾相识,他没有摆脱前人的影响。而黑白的台风则逼着我往下看、仔细看。”
在众多评委近20分钟的大讨论后,《第8号强台风》的支持者明显多过了《台风碧利斯袭粤》。这也在随后的投票过程中体现了出来,《第8号强台风》获得了13名评委中的12票,没能入围优秀奖,而《台风碧利斯袭粤》获得了6票。华赛官网评价说:“《第8号强台风》吸引了太多评委的目光和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