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来
两万元一支的某进口药,在广东药品阳光采购的专家砍价程序中,只肯降两毛钱,降价率为10万分之一。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各大媒体报出的这则新闻,就像是为假日平添热闹的一则黑色幽默。不过,这一极端个案仍足以提醒我们:药品降价为民谋利,打虎还得打“真老虎”。
以上述药品为代表的进口药,就是一只“真老虎”。在平均降幅达40%的阳光采购面前,某些进口药之所以威风依旧,原因无非有二。一者,我是处于专利保护期的独家药,你不用我的,用谁的?其实这也是砍价专家们不敢举刀的真正原因。二者,一些即使已过了专利期所谓原研药,一直就有“超国民意识”:我的质量就是比你的好。广东医药采购中心的数据表明,这次阳光采购,外资药降价率只有平均水平的1/5-1/8。
平心而论,要打这只老虎并不很难。你说药品到中国的口岸价本来就高,那么在国外的销售价到底是多少?这一点,没有企业肯说;事实上,即使愿意说,我们也不能任其自报,采购专家们还得辛苦一下,去做些调研,市价多少,政府采购价又是几何。若差得太远,我们自然可以拿以反暴利和价格欺诈等法规,促其规范。麻烦是麻烦点,但这毕竟是打老虎啊。
同样需要麻烦点的,就是认真摸一摸那些“变脸涨价”药品的底。因为这是另一只“真老虎”。在这次阳光采购中,就曝出阿奇霉素有97个商品名,左氧氟沙星有62种规格。为什么要玩这么多花样?因为按现有法规,同一种药品“换身马甲”就算新药,是新药就可以重新定价。你想想,在企业策划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换“马甲”算得了什么?
有“真老虎”,就有“假老虎”。“真老虎”要一直数下去,“假老虎”当然也应该还原其本来面目,否则极可能伤及无辜,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比如,一些生产多年的“廉价好药”,价格就恐怕不能再降。否则,就会闹出五毛钱60粒丹参片、八毛钱一瓶大输液的笑话———就算是面粉和矿泉水,也不止这个价,何况原材料和生产条件都极其苛刻的药品。
已接近尾声的2007年广东药品阳光采购,之所以引起全国药企甚至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是因为这是在药品后招标时代的率先尝试:它所曝露的问题,也是全国药品招标采购中蕴藏已久的黑幕;它将解决的问题,也必是全国药品采购同行们所破冰试水的难点。从这一点来说,药品降价打“真老虎”,广东显然只是开始,而对全国来说,也仅仅是推开了一条门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