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新闻评论专区 > 新闻调查

技术防范进入高峰 《个人信息保护法》形成草案


  解说: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生产、买卖、使用偷拍、窃听设备是违法的。不过现在,不使用法律禁止的设备一样可以很方便地偷拍。

手机已经普遍具有拍照、摄像的功能,技术指标也越来越高,各厂商还以此作为一大卖点。甚至有人在网上推荐哪一款更适合偷拍。只要有手机、相机或是DV在手,你可以随时将别人摄入镜头。

  张新宝:这种技术它是中性的。它既可能给人们带来福利,它也可能会成为某些人犯罪或者是侵权的工具。技术上面,只有对那些完全是用于侵权目的那些技术予以限制。

  解说:不久前,一个偷拍者就是用相机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女厕所进行偷拍。有趣的是,他偷拍的同时,自己也被商场安装的监控设备拍了下来。0

  警察:这就是案发地。这是女厕所的门口,这是那个违法嫌疑人。你看他趴女厕所门口这儿看了一眼,确定有人,然后再回了一下男厕所。然后你看他又在这儿看了一下没人,然后进女厕所了。正好这儿有一个镜子,还能看见他在这儿蹲下,然后拍照的这个镜头。蹲在这儿呢,正好这镜子能照着他。然后你看,他出来了,跑了。逃离现场了,就这么一个过程。

  解说:在这起案件的破获中,监控录像起到了重要作用。

  警察:一方面,监控系统为这个案件破获提供了有力线索。另外,在处理案件过程中,监控录像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

  解说:摄像头在预防犯罪、帮助破案方面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摄像头的安装涉及到一些敏感地带,就会引发是否侵犯隐私的争议。同是商场,刚才的摄像头安装得当,打击了犯罪;但是,另一家商场安装在收银台上方的摄像头就让人心里有些别扭。因为你输入的密码也有可能被摄入镜头。

  暗访片段

  记者:它不会拍到我们的密码吧?

  营业员:什么?

  记者:我问你那个东西。

  营业员:待会跟领导反映一下吧,我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解说:除了安装位置,录像资料的使用也会引起隐私争议。2003年,上海一所高中的学生魏罡和女友在自习教室接吻,被校方安装的摄像头拍了下来,并将全过程作为不文明行为在全校播出。此事一出,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魏罡:至少它放出来是不应该的,我觉得。它这行为是侵犯了我们的隐私。

  解说:而现在,四年过去了,我们身边的“电子眼”越来越多“电子眼”应用中的隐私安全保护日益成为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办公楼、商场、住宅小区、学校、娱乐场所、交通干道,你走到哪里,都会有眼睛注视着你。和偷拍相比,这些“电子眼”可以说是“明拍”。它们对于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公共秩序起到的重大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在哪里,如何告诉这些眼睛,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呢?

  张新宝:不能够对私人的空间去进行监视。当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备,要让这些出入的人知道这里被监视着。它应该有提示,说这个地方我们是有电视监视的。录取的这些资料只能够用于特定的目的,就是用于安全目的,但是不能够用于你在安装这些监视设备的时候所声称的目的之外。

  解说:据了解,欧美国家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技术防范高峰,开始广为安装监控系统,很多国家经历过一个从无序安装到法律约束的过程。在中国开始进入技术防范高峰的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吸取前车之鉴,应该可以及早防范对隐私的侵害。现在,有些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4月1日,《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将开始施行。该《办法》中指出,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眼”应当设置标志。“电子眼”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涉及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我们期待更多城市能及早出台相关法规,保障“电子眼”下公民的隐私安全。

  周汉华:只有通过法律的规制,当然也包括技术上制度的设计,才能够最有效地利用技术所带来的好处,而把它所带来的负面的作用降到最低。

  解说:偷窥,明拍,我们周围的眼睛已经很多了。是否只有在自己家中,才能相对远离这些视线的范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有时,窥探的眼睛就在你家中,来自你身边最亲近的人。

  电影《手机》片段

  中国移动员工:这是费墨的通话记录,这是严守一的通话记录。

  费墨妻子:你看,一天能通四次电话,他一个星期也跟我说不了这么多的话。

  严守一妻子:严守一倒没怎么打,就是昨天的一个电话号码,你看,一气打了一个多小时。

  解说:这是电影《手机》的一个片段。妻子瞒着丈夫,打印出了他的通话记录。这样的事,生活中恐怕也不少。更有甚者,还常常会有人请私家侦探调查自己的家人。

  私家侦探A:一般就是夫妻之间诚信的一个调查,还有父母对子女的一个调查。

  私家侦探B:我有子女的话,学习成绩下降了,我想看看他跟哪些朋友在一起,是不是有些异性朋友,无非就是这些事。

  解说:恐怕不会有孩子想到,自己的行动有可能被父母雇人监视。孩子在老师、家长面前应该有隐私吗?我们来到了一所学校,想听听同学们的想法。

  学生A: 小学时候,老师还经常把日记读给全班听。一些隐私的东西的话就不愿意老师读。

  学生B: 没有秘密的孩子就不算长大

  我觉得秘密就应该是一种隐私

  学生C: 我妈就下意识地就去翻我手机了。她就已经不觉得这是一个什么事情了。好多同学就因为设那手机密码,不想被家长看嘛,很多时候,比如这手机被家长试这个密码,试了三次,那卡就烧了。对吧?好多是这样子的情况。我的卡就被烧过,她的卡也被烧了。

  解说:成人在做出这些举动的时候,可能并不认为这是侵犯孩子的隐私。其他还有些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也是如此,侵权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新疆石河子的居民刘女士到医院做妇科检查时,就遇到了让她愤怒的事。当她脱去衣服后,医生忽然带进来了一群实习生。

  刘女士:我周围几乎已经站满了,还有一些人往屋里涌,我当时一下子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感觉呆那了,觉得光天化日怎么这样的事情会落到我的头上。

  解说:事后,刘女士找到医院领导投诉。

  刘女士:我说那我在你这有没有隐私权?他们主任说没有。

  解说:我们当然觉得医院的做法不可取,那么,我们自己有没有过侵犯了人家的隐私,自己还不觉得的时候呢?在《百家讲坛》节目中,人民大学的姚辉教授提出了很有趣的观点。

  姚辉: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的是什么呢?干嘛去。跑上来第一句话,两个人一见面首先就打探别人隐私。确实有时候我会被这个问题问了以后,我会愣一下。因为我要去干的这件事情,我确实是有点不想让别人知道。但是如果要撒谎,我在那么短的时间我又很难编出一个谎言来。也就是中国人在这样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当中,实际上表达出来的是什么呢?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是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种东西它并没有成为一种行为的规范。

  解说: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一再于不经意之间把他人的私密领地当作可以任意进入的公共空间。

  张新宝:父母亲去了解孩子的情况,上级去了解下级的情况,组织去了解个人的情况,过去这些不当作隐私来看待,但现在有一些会需要反思。

  解说:需要反思的,或许还有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你喜欢偷窥别人的隐私吗?

  有家网站作了一次这样的调查。在参与的七千多人中,相当大比例的人选择了“喜欢,很刺激的感觉”。这,难道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吗?

  孙东东:天生的,是好奇。主要是好奇的驱使。打探人家的消息,好奇是所有人都有的,是人的天性。

  解说: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需要,隐私才成为了一种商品,才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甚至有人在主动贩卖自己的隐私。

  电影《601个电话》片段

  某演员:我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公布的600个明星电话居然没有我!我现在要把我的电话号码公之于众。这就是我的电话号码,我要让热爱我的FANS随时随地,畅所欲言和我交流!

  解说:而更多人在贩卖别人的隐私。从网络点击率排行榜我们可以看出来,隐私的市场销路相当不错。或许,你也是消费者之一。

  张新宝:你可能说我在新浪网上浏览了某个演员自曝的和哪个导演的私生活关系,没有买单,实际上是买单了。因为你在浏览这个网页的时候,这上面是有广告的,网站是赚了钱的。所以呢,你是花了时间去买单的,尽管你没有直接掏现金来买单。

  解说:在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隐私正被一双双手毫不留情地剥开。窥视的欲望,利益的驱动,观念的局限,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隐私无处可藏。究竟怎么样我们的隐私才能逃脱他人的入侵,找到安全的乐土呢?

  隔断

  解说:面对种种不安全因素,怎样来保护自己的隐私?目前,我们能想到的方法似乎不多。

  市民:你自己比较谨慎了,不要轻易地露一些你的资料。

  市民:排除了这些干扰就是安全的。你别去参与这些信息交流这些东西。

  解说:这是一个主题为“墙”的艺术展览。就像这些作品里表现的一样,当人们缺乏安全感,就会纷纷修起一堵堵防备的围墙来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当墙变得越来越多,也随之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周汉华: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要求信息的自由流动,要求信息能够交换,否则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信息孤岛。如果我们之间都不能交换信息,那谁还相信谁呢?市场怎么来运转呢?市场运转的基础它一定要有资金流,一定要有物流,同时也要有信息流。如果你走到了某一个极端,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大家都不能够进行信息交流,那实际上也是很可怕的一个场景。

  解说:一堵堵围墙所带来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孙东东:那就是社会都层层设防吧,所有的人都是敌对的。你看我敌对,我看你敌对。

  张新宝:人和人之间更加没有信任,不信任公共机构,不信任周围所有的人。

  解说:种种案例让我们发现:我们建造的保护自己的围墙,在各种窥探的手段面前,或许只是一层透明的玻璃。当我们自认为安全地在玻璃后面游弋的时候,其实,我们正毫无遮拦地暴露在他人面前。这层玻璃的围墙,没有隔绝窥探的眼睛,却隔断了彼此内心的交流。

  张新宝:个人修墙,修很厚的墙,我想它有很重的成本。一个是心理精神方面的成本,还有社会的成本。那么使人们的沟通更困难了,心情更沉重了,从一个单纯的人会变成一个比较多心眼的人。这个成本好象是用钱算不出来的,但是它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本。建立一个好的法律制度,使得人们自觉地去尊重他人隐私,这样的成本会低一些。

  解说:及早出台法律的意义,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还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

  周汉华:欧盟如果要和其他国家进行数据交换,那么欧盟必须认定第三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也到了一个充分性的水平。如果没到充分性水平,欧盟是不允许向第三国交换信息的。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国内的立法,才能使我们在国际的舞台上有应有的发言权,避免那种不利的后发,因为立法的迟缓被人家认定为不充分,最后信息都不能向你这儿转移,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解说: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形成了草案,立法程序正在推进当中。如果有了法律的保护,我们的隐私安全系数无疑会大大提高。

  张新宝:那么在没有法律制订相关规定以前,我们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应当得到保护的。我们去打探别人的隐私,或者是侵入别人的私生活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违法的。那么今天如果说我们有了比较健全的制度,我们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次,它是一个裁判规则。如果说一个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比较严重的话,是要受到制裁的。那么多数人,我想即使是他有这个癖好,但是想想要到法庭上面去赔礼道歉,要去拿钱来赔的话,他会要谨慎自己的行为。特别是一些经营者,比如说像网站,它会去计算这个成本。宣扬他人的隐私可能吸引很多眼球,多卖些广告,但是呢,这个事情本身他要赔很多钱的话,他入不敷出,我想他就不会去干这样的事。

  解说:法律为我们的隐私划出禁区,并明确地警示踏入禁区的后果,是我们都希望早日看到的。不过,总会有些侵犯隐私的行为处于一个难以界定的灰色地带。

  孙东东:单靠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侵犯隐私权,很大的程度是道德问题。

  周汉华:张家长、李家短,或者说自己家里人相互之间来打探隐私,那这个就不属于这个法律的条文。因为每一部法律都有它作用的边界,它不是万能的。

  解说:或许,只要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克制自身的窥探欲望,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各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就还会不断出现。

  孙东东:关键在于观念上,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个观念,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张新宝:我们不去传播他人的隐私,不去打探他人的私生活的内容,这样的好的习惯的形成,好的主流的道德的评判,这都属于隐私文化本身。那么隐私文化的培育,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字幕:

  或许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

  就是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当每个人都不再翻动他人的隐私

  隐私的安全乐土才真正降临人间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周汉华 | 敬一丹 | 冯小刚 | 冯小卿 | 潘群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