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相撞、爆炸起火、烧剩“骨架”,乘客1死18伤—昨天见诸报纸头版的这条新闻令人触目惊心。进一步的报道显示,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辆疯狂撒野的泥头车!它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向,导致两辆公交大巴相撞、一辆人货车追尾。
泥头车野蛮行驶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成为城市的不能承受之重。这种专门用来运输余泥渣土的车辆俗称“泥头车”,其实是一种“铁头车”,不少司机驾驶这种“铁头车”仗着自己身躯高大,就像一辆辆坦克一样在深圳的道路上横冲直撞,制造了一起起令人揪心的悲剧。2006年11月,市民韩某在石岩街道水田社区不幸被一辆高速行驶的泥头车撞成重伤,肇事司机驾车逃匿;2006年12月,两名小学生横穿留仙洞工程专用通道时被一辆外地牌照的泥头车撞倒;2007年1月15日早上,一名9岁女孩在上学途中被一辆泥头车碾压身亡。同样就在前日,一辆泥头车在经过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市场时突然冲出数十米撞向公交站台,造成5人受伤……
生命与鲜血拷问着我们对泥头车的管理决心、管理力度与管理效果。这些泥头车之所以敢于如此嚣张,如此为所欲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往往是无牌、套牌、假牌车,或者,按照一位早在2002年就提交了关于整治深圳泥头车提案的政协委员的话来说,它们浑身是泥,车牌不全、不清,在发生事故后容易逃避监管,溜之大吉。过去,有关部门也对泥头车的违章行为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遗憾的是,“行动”结束后它们往往又变回了原形。
所以,关键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要下猛药、动真格、提高泥头车的违章成本,对发生过流血事件的相关企业追究连带责任,乃至取缔其建设资格,使之在严密的监管与严厉的惩罚措施面前不敢再抱任何侥幸心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有关部门要加大问责力度。比如,这么多无牌、套牌、假牌泥头车是否意味着某种管理疏忽?浑身是泥或者车牌不全、不清就上路,谁给了泥头车这种骄横的“特权”?谁“惯”坏了它们?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设立有奖举报电话,鼓励市民对无牌泥头车和泥头车撒野行为进行举报,将某些无良泥头车置于市民无所不在的监督之下。
生命无价,安全第一。在有关生命与安全的问题上,任何细微的“小”事都值得放大,都万万忽略不得、马虎不得。对泥头车如此,对公交车同样如此。晶报记者进一步追访发现,在前日的车祸事故当中,许多乘客是用脚踹开车窗逃生的,没有人使用车上专用的逃生锤。这说明绝大多数乘客不懂得使用这个设备,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东东”。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大巴车上没有逃生锤。泥头车导致的这起令人后怕的事故警醒我们:公共汽车上的逃生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们希望公交大巴能够尽快补上这样一个安全漏洞。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从这起事故中吸取应有的教训,举一反三,为公交安全多上几道保险。(见A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