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蓝天下,蓝眼睛的意大利工人马克希姆眺望远方,他身后,是位于沌口的武汉体育中心。近百张照片里,这幅图片给人印象深刻。
随着我省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一方面,本地的出国热势头不减,另一方面,来自法国、日本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洋打工”纷纷淘金武汉。
以前,来武汉工作的外国人多是专门请来的“洋专家”,金领、白领人士居多;如今,越来越多的“洋打工”从事的是蓝领职业。
从白领到蓝领,“洋打工”日益普及。这一方面见证着武汉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就业岗位的国际竞争将不可避免。——玉梅
武汉“荣誉市民”、法国标致雪铁龙总裁佛尔兹是洋白领的代表。
像马克西姆这样的洋蓝领在武汉越来越多。
15000平方米跑道的铺设由意大利人马克西姆(左)和克拉多完成。
看着即将完工的跑道,马克西姆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背后极具现代感的建筑就是武汉体育中心。
干活很累,克拉多唱几句家乡的歌曲解乏。
头对头,就这样将跑道铺向终点。
枯燥、单调的动作,他们做得一丝不苟。
“拉!”“停!”“拉!”“停!”……来自意大利的克拉多用戴着手套的双手紧紧压住橡胶的一边,对面的中国工人用木棍卷住橡胶筒,压住另一侧,随他的指令将这卷1.22米宽的红色橡胶一步一步展开,平贴在刚涂刷过胶水的地面上。
克拉多和马克西姆是专程从意大利过来,给武汉体育中心铺设橡胶跑道的技术工人。
3月9日,克拉多告诉记者,他来武汉后学会的第一个中文单词就是“停”,因为他每天必须将这个字重复千百遍,用以告诉给他帮忙的工人,什么时候该拉开,什么时候该停住,以便让胶水的黏合效用发挥到最佳。
来武汉两个多月了,只要天不下雨,他和马克西姆就必须从早到晚跪在地上重复着涂刷胶水、铺平橡胶的动作。
两个多月过去了,总面积近15000平方米的橡胶跑道基本铺设完工。
两个星期后,这里的跑道改造工程将全部完工,7个月后,10月19日,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和所有外来务工人员一样,他们面对的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更是一项琐碎枯燥的工作。“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你不感到厌烦吗?”记者问克拉多。他却抬起头大笑,反问记者:“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钱啊!为了钱,干什么工作不都一样吗?”
两个月里,克拉多和马克西姆只去过一次酒吧,还是翻译熊艳琼硬拉着他俩一块儿去的。“其实他们生活很单调,早上7点钟起来,在酒店吃完早餐,8点钟就得到这儿来干活,一直到晚上7点多,天都黑到看不见了才收工。”熊艳琼说。
新闻解读
一枚小小零部件
为什么这条造价1300万元人民币的橡胶跑道只能由两个意大利人来铺设完成?
因为,目前还没有一家国内厂商生产的橡胶卷材跑道和配套的铺装工艺能得到国际田联的权威认可。
为什么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要选用这种国内罕见的橡胶跑道?
因为一朝投入,志在长远。项目工程师沈承安说,如果选用普通的塑胶跑道,造价大概在300万至400万之间。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上海、南京、合肥和天津四个城市的体育场安装了这种昂贵的橡胶跑道。由于它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田联唯一认可的跑道材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也将选用这种材质的跑道。
以奥运会的标准来建城运会的场馆,这是武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突破,而去年11月,湖北省已正式递交了举办第12届全国运动会的申请,这同样是湖北体育迈向全国的一次决心。
对克拉多和马克西姆而言,抛开这两张异国面孔,他们也是远赴他乡打工的技术工人。在国际化合作的生产链条中,他们也和许许多多远渡重洋来武汉打工的外国工人一样,是一个小小的零部件。
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小小的零部件,一点点见证着一座城市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