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古城后花园的秦岭北麓,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沿山公路蜿蜒起伏。
终南山下成片的果林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记者张文/文记者张波/图
保卫秦岭 生境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横亘于我国中部腹地的秦岭,穿越陕西延绵几千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我国乃至东亚暖温带、北亚热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秦岭山地有种子植物2931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2%;有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有鸟类39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4%。
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
秦岭山地降雨充沛、水量丰富,水资源总量222亿立方米,约占陕西省水资源量的50%。秦岭南坡水资源量182亿立方米,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58%,是嘉陵江、汉江、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立方米,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源,直接关系着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八百里秦川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秦岭是我国北亚热带与东亚暖温带的地理分界,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特殊的地貌构造格局,起到了阻寒揽湿、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聚集资源的作用,其影响不仅限于陕西,更远及长江、黄河下游各省。
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的频繁加剧使秦岭生态环境,特别是秦岭北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据了解,建国50年来,秦岭林地面积减少约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64%下降至46%,林区森林资源贮藏量下降70%以上。森林的过采过伐直接导致秦岭水源涵养功能的下降,秦岭山地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过量采集与非法狩猎使秦岭地区生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已成为濒危物种。多年来,非法狩猎屡禁不止,野生动物资源大量减少,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部分建设项目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既影响了自然景观,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在人类的无序活动中,秦岭渐失往日生机。
保卫秦岭 行动
整治利剑直指黑手
2003年春,由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编织的一张大网向残害秦岭的黑手撒去。我市以区县为主体,市级环保、规划、水务、林业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对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项整治。
一项基本原则在保卫秦岭战役打响伊始即确立——“秦岭北麓以生态保护为主,其功能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根据秦岭北麓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特点,我市各部门联合制定了秦岭北麓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生态保护区:坡度在25度以上,应退耕还林的地区,为绝对保护区,禁止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用地;生态控制区:主要为环山公路以南生态保护区以北地区,是衔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缓冲区,应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少量项目建设,适宜建设以保护环境为主的园林绿地;生态协调区:主要是以环山公路为主线的北侧2公里以内和沿河流、台塬延伸地区,为政府控制区,适宜建设以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为主的项目。
当年,在我市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下,127家采矿企业中的48家取缔关闭,其余进行整治;96个房地产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中,38个保留继续建设和办理审批,无偿收回土地撤消项目1个,未开工建设项目编制到环山路两侧规划中;要求正在运行的旅游设施及度假山庄一年之内污染防治设施必须建成并投入运行;清理了沣峪、太平河、涝河和高冠河内影响行洪的建筑物;取缔32台非法采金选金设备,71家碎石场,4家其它企业。
西安第四轮总体规划将秦岭北麓作为南部自然和人文保护带列入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中,环保、规划、旅游、国土、林业等各部门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对秦岭山区水源地及诸河流水系的生态保护,对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实行严格的开发控制,所有危害秦岭生态的采矿业、房地产项目、旅游开发等统统止步,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得到全面禁止。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2006年5月17日,时任西安市市委书记的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一起,考察调研秦岭北麓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如何切实加强保护、适度开发秦岭北麓召开现场办公会,强调全市各有关区县和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保护第一、适度开发的原则,严格整治管理措施,切实做好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市政府又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政策措施,加强秦岭北麓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保卫秦岭 生机
绿色屏障尽显春色
生机保卫秦岭破坏秦岭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我市林业部门加大了绿化造林的力度。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全市造林面积不断增大,到2010年全市将完成造林180.06万亩,其中封山育林19.4万亩,人工造林48.52万亩,飞播造林112.14万亩。
根据市林业局森林资源处的最新调查显示,截止2007年1月31日,作为我市绿色屏障的秦岭北坡水源涵养林总面积已达到481497公顷,林业用地面积434915公顷,分别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95.5%、86.2%,活立木森林蓄积3017万立方米,占全市蓄积量的93.6%,森林覆盖率已达63.9%。
春来绿盎然,往日裸露的山体重披绿装,层林叠嶂,山泉溪流清澈甘甜,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以复苏,秦岭这道绿色屏障开始焕发出其作为西安经济线的独特魅力。“在生态控制区有选择地进行少量项目建设,生态协调区适宜建设以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为主的项目”的原则指导下,“御苑项目”打响了秦岭北麓开发成功的首炮。
2003年,市政府将西安御苑项目整体划转给西安旅游集团,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西旅集团按照“走进历史,感爱人文,体验生活”的旅游理念,突出“尊崇自然形态,体现人文关怀,注重经济效益”思想,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致力于打造一个以野生动物园为中心向两翼辐射,以洗浴为重点,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高档居住、花园商务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的核心区。2004年5月1日,西旅旗下的西安野生动物园在秦岭北麓开业第一天,就实现经营收入6000万元。野生动物园已经成为秦岭北麓经济带上夺目的亮点。西旅集团还将在一到三年内投入数十亿元,将御苑打造成秦岭北麓旅游板块的龙头。
秦岭自然景致的回归,吸引了大批蜗居于水泥森林的城市人。加之环山公路的修通,诸如秦岭自驾游、登山踏青一日游等民间自发旅游项目的创新带动了秦岭北麓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农家乐”越发红火起来。长安区滦镇上王村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每个黄金周期间,涌向秦岭游玩的游客就能给上王村每一户“农家乐”带来上万元的收入。在秦岭山麓下生活的农民还依靠在环山公路两侧发展观光农业,种植苗木花卉,找到了一条通向富裕的康庄大道。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迎来又一季春,秦岭将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保卫秦岭 建议
六大措施保护生态
市林业局森林资源处处长王红权表示,今后,林业部门将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造林绿化科技含量,认真实施好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切实保护好秦岭北坡森林资源。
林业部门也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是要提高全社会对秦岭北坡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二是要在解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能源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政府实施生态移民;三是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解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建议尽快制定我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四是要合理利用秦岭北麓自然资源,有节制的开发生态旅游,发展高层次的生态旅游;五是要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飞播、封山育林等方式,建设和恢复森林植被;六是要结合现状,尽快出台保护秦岭水源涵养林的地方性法规,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切实保护好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