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榨西瓜汁、鲜榨橙汁、鲜榨黄瓜汁……这些被人们认为最“新鲜”的饮料,其实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记者日前为此对广东省十几家饭店、咖啡店的鲜榨果汁进行暗访,结果发现这些公共场所内的果汁机内藏污纳垢,部分鲜榨果汁的汁液中还存在大肠菌群超标、霉菌及细菌总数超标等问题。
店家自制果汁普遍存在 未经生产许可问题重重
家住广东东莞某镇的林小姐告诉记者,元旦期间她同男朋友多次到饭店、酒吧等休闲场所消费,每当林小姐饮用了这些地方提供的免费果汁饮料后,她总要肚子疼好一阵儿。但最后由于病因难寻、证据不足,所以投诉的事情只有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林小姐的经历给广大消费者提了个醒:慎重饮用宾馆、饭店、娱乐场等自制的“新鲜果汁”。
随后记者就林小姐提供的新闻线索暗访了该镇的一些酒店、酒吧、沐足城等消费场所,发现他们在没有任何卫生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擅自制作、销售果汁饮品的现象非常普遍。
记者发现,自制果汁主要面对的消费者是上班的白领、公司老板等高收入人群,他们聚集的地点集中在中西餐餐厅、咖啡屋、面包坊等中高档餐饮单位。自制饮品的原料主要是苹果、梨、橙、西瓜等水果。在这些餐厅里,菜单上标注最多的饮料也就是果汁了,记者看到一些菜单上写着:现榨果汁——鲜橙汁、鲜西瓜汁、鲜玫瑰苹果汁、浪漫香梨汁等,价格在每怀10到20元不等。记者观察每杯果汁的容量大概有500ml左右,颜色鲜艳味道香醇,记者心想,如果是纯果汁这价格还算合理,但从餐厅服务员端上来果汁的浓度看,这果汁肯定是兑过水的,如果餐厅的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为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而蒙骗顾客、降低成本的话,那么生产者在不具备食品安全卫生许可的条件下生产果汁,这问题可就严重多了。
记者还发现,这些餐饮单位制作果汁的“设备”多是小型果汁压榨机,制作果汁的“生产车间”就设在餐厅大堂的一个玻璃橱窗内,橱窗上面还悬挂着各式各样的水果,广告宣传语的文字设计的颇为精辟,不是“新鲜”“现榨”就是“超爽”“营养”。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顾客消费果汁饮料的同时,却不让消费者了解其“生产制造”的流程,当记者提出参观果汁的“生产”过程时,迅速被服务生以“商业秘密”婉言拒绝。
记者不禁要问:难到现榨的果汁冠以“新鲜”之名就能保证其安全性?要知道使用“新鲜”二字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包括水果的原材料是否新鲜?制作的过程是否规范?榨汁机是否经常消毒清洗?制作果汁的场所是否经过卫生部门监管和认证……
从事IT制造业的小刘告诉记者:“沐足城里的饮料根本就不能喝。我有一次问服务生要了一杯西瓜汁,尝了一口发现这西瓜汁已经变酸!”
制造果汁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缺乏监管构成饮食安全隐患
在东莞,某外企负责宣传工作的湛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单位请员工到一家三星级酒店吃饭,餐前有服务生拿着装有玉米汁的玻璃瓶询问大家要不要品尝鲜榨玉米汁,大家心想反正是免费饮料,就每人点了一杯,可最后由于品尝到玉米汁的味道略带苦涩,结果大家都把这免费的饮料给倒掉了。
据记者调查,目前已有专门从事自制饮料的行业和组织生产果汁,他们专门瞄准酒店、酒吧等高消费人群进行销售,然后销售所得与酒店平分。通过暗访记者还发现,这些所谓的自制饮料不但价格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
从事饮料加工的一位知情者透露,从2004年开始就有人专门生产自制饮料了,并主要集中在高档酒吧销售,平均一杯的售价都在140元~200元之间,所得利润与酒吧平分。该知情者说:“我们的手续都由酒店负责,我负责的是玉米榨汁,这玉米汁可不像橘汁、苹果汁可以用干果粉勾兑,要知道这玉米是越新鲜的越好,当然实在没有新鲜的也不要紧,用陈旧玉米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加一些糖精、香精或牛奶等辅助原料,做出的玉米汁同样可以与新鲜玉米汁媲美!”
有专家介绍说,饮用勾兑后的饮料对人体非常有害,像牛奶与酸性饮料勾兑后,很容易使蛋白质在胃中凝结成块,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如果玉米浸泡时间过久,原料极易发生变质并发酵成酒精,加工过的玉米汁兑加牛奶和添加剂后,人们一旦饮用这样生产出来的玉米汁,出现恶心、腹泻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没有齐全的营业证件,制作过程也没有规范可言,生产果汁制品全部是添加辅助原料,有时这原料还不能保证其新鲜,如此自制的果汁饮料竟然成为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采访中记者听到许多消费者呼吁,自制果汁饮料的餐饮单位必须规范经营,监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否则吃亏的永远是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