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双高普九”和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新建扩建一批中小学校,新增2万个学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制定民办学校管理办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摘自刘赐贵代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
义务教育存在5个不均衡
农民工老王的“苦瓜”脸第一次舒展成了一张“桌布”,尽管有些皱巴巴,但还依稀透出红润来。他是我市最早一批领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的家长,而且一领就是三张。家里三个孩子都要上学,每年开学,光是借读费就够他愁的。这下好了,三个孩子读书没问题了。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春季我市已有6.1万多农民工子女领取了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其中,3.7万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2.4万多学生在民办学校。
去年底,厦门市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简化了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定程序,增加统筹招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并首次发放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今春还首次减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今年对厦门的教育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厦门的均衡教育在这一年将会出现重大进展。
历史把城乡之间、岛内外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拉得很大,而这两年,我市正在努力缩小这段距离。
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江汉说,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公办校与民办校、城市与农村、岛内与岛外,以及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我们努力的,是让每个孩子能公平地进入学校,并尽量就近入学。
先富起来的学校成了“名校”
新学期开学之前,一些“名校”都会成为家长们“围攻”的目标。家长们会动用一切手段,把孩子送进这些“名校”。
教育界人士认为,家长们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政协委员王哲红说,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政策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这个政策一样,厦门的教育也有类似情况。当年在政府财力不宽裕的情况下,有限的投入不可能像撒胡椒粉一样平均分配,只能是有选择性地重点投入。这样,一部分学校先“富”了起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名校”,而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投入、师资等方面的不足,和“名校”拉开了距离。
她说,现在的情况和当年的情况不一样了,我们必须正视这种不平衡。推行均衡教育,并不是要“均贫富”,而是要加大对弱校的投入和扶持,让它们尽快成长起来,向“名校”靠拢。
农村学校没有老师上课
同安五显中学的校领导们现在挺头疼,学校的地理老师撇下学生考研去了,地理课陷入了没有教师的窘境。
该校副校长林耀辉说,城市学校的师生比是1:13,而农村学校的师生比是1:16.5,有的甚至是1:17。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根本不能和城市学校相比。
他说,农村学校的办公经费、教学设备等方面都很难与城市相比。“学校的办公室有12台电脑,每个年段两三台,平均十几位老师共用一台电脑,现在有的城市学校早就实现了人手一台。”
集美区后溪镇的郑炳世给本报发来电子邮件说,农村学校的老师可以说是“一专多能”,除了担任语、数、英其中一门主科外,还要兼任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劳动等科目,一个萝卜几个坑。“音、体、美这些科目对老师的素质要求很高,需要专业教师,让一个五音不全的教师去上音乐课,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江汉说,岛外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与岛内有差距,教师总量够了,但结构不合理。要实现城乡学校的均衡,各区必须在软硬件上加上投入,师资建设加大力度。
强力监控民办教育质量
和农村校相比,一些办学质量差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差距更大。
孩子每次考试成绩都很高,可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写。在厦门某民办小学就读的陈同学告诉家长,就算我交白卷,老师照样会给八九十分。
“比较差的民办学校,将逐步淡出市场。”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江汉说,从2007年开始的以后两三年,将是一个过渡期,市教育局将对民办学校加强指导和监督。今后,将是优质民办学校和公办校并进的格局。
两年将新扩建40所学校
很多农民工家长担心,那些民办学校条件虽然差点,但孩子毕竟有书读了,如果它们退出,孩子到哪里读书?
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说,厦门正在大力新扩建学校,以后农民工子女将基本上进入公办学校和优质民办学校就读。据悉,今明两年市政府将投入6.7亿元,在岛内新建扩建40所中小学,新增4.5万个学位,基本上解决岛内农民工入学难的问题。
其中,思明区今年将有14所中小学进行新建扩建,湖里区有18所;明年,岛内也将新建扩建9所中小学。建成后,思明区中小学新增443个班,按班生人数45人,可新增近2万个学位;湖里区中小学新增547个班,可新增近2.5万个学位。
这些学校投入使用后,逐步接纳民办学校学生,可基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校就读的问题。
师资流动适度均衡
市教育局局长赖菡说,教育的均衡发展没有师资力量的适度均衡,很难实现,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因素、主变量是教师。
他认为教师要流动,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组织公办学校老师到民办学校挂职代教,并适当调配优质学校和一般学校的骨干教师力量。
思明区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一步。思明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越说,该区公办校和民办校在教育、教学、教研、试卷等方面已经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上也能互相交流,这种协作办校的模式对公办、民办之间的均衡发展起到了调配作用。
思明区对民办学校设有专项经费,每年150万用于改善办学条件,30万用于奖励民办学校的贫困学生。另外,还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师到相关学校去轮岗。
张越说,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很重要,公办优质学校可以办分校、分园,用优质的资源去规范、管理、带动比较落后的教育。
市教育局陈江汉副局长说,“双高普九”是指高质量高标准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质量上市教育局将重点评估学生的按时毕业率和全科及格率、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通过教育督导让校风和教风建设得到提高。让学校学生“留得住、学得好”,这是衡量教育质量均衡的重要标准,把中考成绩作为评估的重要标准已经淡化。
代表委员有话说
树立“大教育”观念
人大代表张越:
均衡不是狭隘的平等,这里的均衡是指办好每一所学校,让人民满意。
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岛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核心区、老城区,新区的配置很不够,比如前埔,优质教育资源缺乏,这给城市的交通、家庭的经济等方面带来更多压力。
市一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大教育”观念,教育不是某个区的教育,最终都是厦门的教育。不应该局限在某个区。全市的学校建设、师资招聘、招生、评优评先等等,应该全市统一标准。
加大对弱校扶持
人大代表陈绍王宣:
经济投入要对薄弱学校倾斜。对于差的学校,由优质学校进行合并,用优质学校的师资、管理、氛围去带动。
比较差的学校一起进步,手拉手进行帮扶。
均衡教育是大方向、大原则的公平,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由于地域、背景的不同,同一级的学校本身也存在着差距。
政协委员王哲红: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每个孩子有书读,第二阶段则是让每个孩子读好书。目前,处于第二阶段的初期。
让老师相互进修
政协委员黄鹤麟:
能不能考虑让名校老师到农村支教、代课,把好的校风带过去。挂职一个学期或者一年,带动更多的老师学习提高。让刚毕业的新老师到名校来交流,感受名校的学风、教学、管理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短期的交流可以增长很多东西。
这种老师相互进修的方法可以和评职称挂钩,如果要评职称,必须去农村挂职一段时间,这能进一步缩短城乡之间、名校与一般校的差距。
场外民声
职业教育需政策扶持
希望两会代表委员就厦门的职业教育进行专题讨论。
政府正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可没有及时的政策引导,一方面厦门技工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技工工资严重偏低。
为什么有的企业重职称而轻技能?是因为职称人员体现单位人员“素质”。如果政府出台引导政策鼓励高技能人才,谁不会努力去提高技能呢?
如今工程师满天下,可真正的高级技工少之又少,只因为工程师是人才,而技工充其量还是工人……(smswjm@163.com)本版撰文记者徐雁宁 李小庆 摄影 刘东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