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临近,被称为“体育外交家”的何老忙得像空中飞人,此次抽暇是接受本报和省体育局、省社科联邀请,明天上午在浙江图书馆演讲。作为浙江人文大讲堂今年的首讲,同时是奥运主题月的首讲,何老演讲的题目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人文精神。
今年78岁的何老是上虞人。1981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除莫斯科奥运会外,参加了1980年以后的历届夏季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84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进入了国际体坛的最高领导层。现在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的学生中就有我省羽坛皇后李玲蔚。他对这位弟子赞不绝口,打算把她的博士论文《夏季奥运会的项目设置演变和发展方向》推荐出版外文版,推向世界舞台。
何老是钱江晚报的老朋友了。去年春天,他曾经陪同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来到杭州,并且欣然为本报的珠峰行动题词:“无高不可攀”。当记者告诉他,本报登山队成功登顶,他题词的旗帜在世界第一高峰飘扬时,何老非常高兴:“真的吗?太好啦。就当我也登上去过了!”
“西湖边的桃花开了吧!”回到家乡呼吸着醉人的春天气息,何振梁倍感亲切。在去宾馆的路上,何老很自然地就聊起了“金镶玉”。举世无双的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一揭开盖头就惊艳全球。要知道,这其中凝结着何老的智慧和心血。他说:“当时设计人员来征询我的意见,我说一定要有中国特色。他们犯难,说照规定奖牌一定要金银铜制成啊。”结果,何老的点拨让他们有了灵感:“我说,规定要金银铜,没说只能有金银铜啊,我们可以添加一些中国独一无二的元素在里面。”
如今,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刚过,本报策划和启动了一系列相关的大众体育活动。当记者告诉何老,本报的“奥运之家挑战赛”报名火爆时,何老连连点头:“这样的活动很好。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一种和谐的幸福的气氛,让大家都有主人翁的感觉。”本报记者徐澜王晓露
摄影:周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