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3月22日,山西经济第一强县——河津市领到了山西省环保局的“红牌”,遭“区域限批”制裁。河津的支柱产业是煤、焦、铝、铁,利税大户同时都是污染大户。占河津GDP1/3份额的山西铝厂也是当地最大的污染源。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表示,山西的环境容量已接近极限,经济必须要转型。 |
资料图:山西河津铝厂填埋厂工程 |
污染地区频领“红牌” 山西被逼“断尾求生”
本报记者 高山
“区域限批”将山西县域经济的“老大”、“老二”斩落马下。
今年3月22日,山西经济第一强县——河津市领到了山西省环保局的“红牌”,遭“区域限批”制裁。这是继2006年9月,山西经济第二强县孝义市被暂停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权、实施“区域限批”之后,山西省环保局亮出的第二张“红牌”。
山西省环保局“斩”了两个县级市,国家环保总局“斩”了一个地级市。
今年1月10日,吕梁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实施了“区域限批”——所有可能污染环境的项目都不得上马。3月6日,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致信临汾市市长,向被戏称为全国“污染之都”的临汾市发出最后通牒:如不加快整改,将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区域限批”名单。
“区域限批”频袭山西,使山西污染地区的地方官焦头烂额,四处扑火,“区域限批”倒逼山西经济转型,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山西这个“煤老大”各级政府的共识。
山西首富县遭“区域限批”
2002年,濒临黄河的河津市成为山西“首富”县,2003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第95位,2004年排名第83位,2005年更进一步,列第72位。2006年,河津市财政收入增加31.6%,达到27.3亿元。
但河津的支柱产业是煤、焦、铝、铁,利税大户同时都是污染大户。占河津GDP三分之一份额的山西铝厂也正是当地最大的污染源。
2006年,山西省政府要求河津市对16家焦化企业进行关停。然而河津目前仅有4家完全实施了关闭,两家的部分炉体实施了关闭,仍有10家企业未关停。
山西省环保局对河津市采取“区域限批”处罚,正是因为其执行污染企业末位淘汰制不坚决。省环保局要求运城市暂停河津市所有建设项目的审批,加大对其境内环境违法的整治力度。
吕梁“限批”两月 百余项目搁浅
曾以贫困闻名的吕梁,近年成为山西经济增幅第一的“优等生”,不过污染指数也是直线上升,成了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区域限批”的对象之一——吕梁被勒令停止审批区域内除循环经济类项目以外的所有项目,直到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
脱掉破衣旧帽的吕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贵”:2000年,吕梁GDP为100亿元, 2005年一举突破300亿元,2006年达到370亿元。
2000年,吕梁市财政收入只有10亿元, 2005年暴增至60.08亿元,2006年达到77.1亿元。
吕梁的污染与经济一同“起飞”。
山西省环保局2007年1月12日公布的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情况,全省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最少的吕梁市只有181天,比2005年减少41天,是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天数唯一下降的城市。2007年1月10日,因为没有完成整改要求,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把吕梁列入第一批实施“区域限批”制裁名单。
“区域限批”震惊吕梁。
为了尽快摘掉“区域限批”的帽子,吕梁市政府痛下决心,取缔了175个污染企业,不过“限批”对吕梁的影响已经充分体现。吕梁市副市长李秀峰表示,至少100多个新项目都会受到影响,这些项目如果按期上马,其产值能达到数百亿元。
3月15日,在被“区域限批”两个月后,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赶赴吕梁检查整改情况,检查组对吕梁近两个月来的环保成效给予肯定。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