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为了实现作家梦,中学时代的铁凝便开始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1975年,高中毕业后铁凝作出她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抉择,她放弃了当文艺兵和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决定下乡插队。
记者:在我采访的那么多人当中,下乡知青,好象你是唯一一个从来没有抱怨过,就觉得我应该这么去做,而且设计我一定要去农村的人。
铁凝:其实那时候比较鬼祟,应该说志向也不高大,说实话,十几岁的人,也没有那么深远的政治抱负。但是有一点,戏剧性的就是,我又被当作了一个,特别带头下乡的典型,那是因为我确实是带头下乡了,而我可以不去,就当是我那城市的政策,就是你们家,如果有几个孩子的话,那个老大是可以不下乡,可以在城市安排工作。
记者:它到底给你带来什么呢?
铁凝:他给我带来的就是,我首先被当作一个典型,当时我妈妈就很伤心,因为农村很多不好的故事,特别是女性知识青年到一些乡村啊,会受到伤害啊也确实是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我这个当作家的这个梦就是等于狂想,就是不能控制。
记者:没有这段生活你就成不了作家吗?
铁凝:;历史不能假定,我没有在另外一条路重新走一遍。但是我想告诉你,我个人有受益,就是我在农村我有一个鬼祟的想法,就是我看一看这个生活,我当时还记了,每天都写日记,当时有一种做作的心情吧就是。所以我有篇长篇散文叫做《真挚而又做作的岁月》。又真挚可是又做作,又做作里面还有真的真诚。
散文《真挚的做作岁月》
旁白:
铁凝:我觉得有一次,给我印象特别深,到那个玉米地里面去,弄那个玉米叶,上面有很多刺。结果我生日那天呢,就是,我一看我这手打了12个泡,还数了数,我还数数那个泡。我一看12个泡,我看到12泡以后我就特别自我怜惜,就是特别怜惜自己,还恐怕别人没看见还怕别人不知道,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把这12个泡写进我今天的生日日记里。就说我多不容易,我真的是在改造自己。这时候我们生产队里一个社员叫素英,她一下捧住我的手就哭了,我是怀着自我炫耀的这种心情来数我这个泡,可是她就非常动情地哭了。然后她说了一句话,她说这种事是由我们来干的,怎么由你们这种人来干呀?她一说这个,我就觉得,忽然从那一刻起,那是一个分界线。我忽然看到了我自己的不真诚,
导视:
两篇小说,如何让她一举成名?
铁凝:从那天以后,我立刻就拿了,把所有的奖牌就都拿掉了。
年届50,她为何依然独身?
铁凝:我很坦率的说,就是我也希望有好的家庭,好的婚姻。
多重身份,她是否还能钟情写作?
铁凝:一旦真正失掉了写作,我个人觉得我就也就没有什么了。
《面对面》王志独家专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解说】下乡插队的铁凝每天坚持写日记,期间她有多篇儿童文学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978年冬天,铁凝以儿童文学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由中国少儿出版社举办的一个讲习班,在这个讲习班上,她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见到了时任中国作协主席的茅盾先生。
记者: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铁凝:有一天通知我们说,要去拜会茅盾就在茅盾家的院子里面,后来我们这些人就去了,那时候年龄很小,见了大人物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就是也很紧张,我记得他应该坐在,或者是坐在轮椅上,我记不清楚了,他眼睛不好,视力已经好象不太能看清人了,他跟我们讲一些话,老实说,我真记不清楚了因为年龄小,加上心情也特别紧张,忙着和他照相,那时候就忙着和他拍照。很多作者就簇拥在他身边吧。那个是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温暖的。
记者:28年之后,现在你坐到同样的位置上了,你心目中的茅盾是什么样的?也许远一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铁凝:他们已经是一种象征了,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形象,我觉得已经融入就是整个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了。我这样看他们。
【解说】与茅盾先生的那次会面给铁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谈到中国作协第二任主席巴金时,铁凝却深感遗憾,直到巴金先生病逝,她也没能近距离接触过这位文学前辈。
记者:那铁凝眼中的巴金呢?
铁凝:但是我听过他的很多故事,不是,就不是,我不说他的作品,因为我有一个同事,我同事的父亲也是一位老作家,叫田涛,我看他的回忆录里面,他反复的讲啊,巴老当年对他的,就是那种关心,就是让他,就是今天我们就是匪夷所思的。就当是巴老也是主编杂志,在上海有出版社,然后这个田涛先生他又是爱国的进步学生,又是青年作者,他寄了一部书给巴老,巴老那时候还不老,很年轻。但是他就颠沛流离的离开北京,那时候很混乱,大概时隔一年多,战乱,使这个田涛,这个年轻作家,他也觉得,他那个稿子也就没了,当时也顾不上文学了。 但是没想到,过了一年多,他收到巴金寄给他的一本书,是巴老替他编辑好的,给他出版了,和版税。所以我就,这个故事使我非常震动。所以,我为什么讲,他让人心生敬意呢,这些小的事情,这些不列入文学史的这些文学大家身上的事情,我觉得他会照耀后人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