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毕淑敏创作的长篇小说《女心理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昨天,毕淑敏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尽管小说主人公与自己曾经的职业身份相吻合,但写的却不是自己的故事,而写进小说中的各种心理疾病患者也非现实中曾收治的病人。“所有曾经接受过我诊疗的心理谘客都尽可以放心,我绝没有把你们之间任何一个人的述说,原原本本地搬进小说中。”据悉,《女心理师》(下)正在紧张的印刷中,大约两周后与读者见面。
故事
情节全部来自虚构
《女心理师》以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同时展开了她和丈夫、情人、心理权威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并穿插了若干来访者的精彩故事。
该书出版一周以来,颇受读者好评,迅速挤进各大书店及卓越网的销售排行榜。
毕淑敏表示,《女心理师》的创作源于她有感于眼下各类心理病频发的危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数字是: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亿到3亿,名列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焦虑、失眠。在中国经济转型之机,社会带来巨变,人口流动、都市化、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独生子女家庭等,都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毕淑敏说,她当过20年的内科医生,这就是她的生活。“但我不是为了写小说而特地去体验这个角色,而是实实在在地救死扶伤。当我写作的时候,我也无法完全脱离当医生的感觉。我会关注人的生命,对艰难民生感同身受。我不可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己的微细感觉中,我会觉得自己和他人紧紧相连。”毕淑敏说,《女心理师》的故事与情节全部来自虚构,小说意在深入探索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及救赎突围之路。
人物
女主人公不像巫师
《女心理师》中的主人公贺顿以其职业医生的目光,观察每一个来访者,并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洞若观火。因此,有读者读了小说后,评价小说的主人公贺顿看起来像一个现代女巫师。对此,毕淑敏解释说:“如果说我的小说女主人公像现代巫师,我把它看做是一种期待和表扬。可惜的是女主人公不像巫师,她平凡普通,但是爱学习愿意探索,对人有兴趣,愿意追索自己和他人的秘密,期待这个世界更美好。我喜欢这个人物,尽管她有很多弱点。”对于小说中涉及的其他各种心理疾患病人,毕淑敏对他们充满了同情:“他们就是我所看到的人间百态,面对他们,我充满了悲悯之心。”
在《女心理师》中,毕淑敏秉承了她一贯简约、温婉的叙述风格,用毕淑敏的话来说,就是残酷和温暖相交织。“有人说我的语言很冷静,这可能和我写过太多的病历有关。你见过一个医生在病历里热烈奔放抒情哀叹吗?我并不是说冷静就好,但在我,恐怕就难以改变了。毕竟20年的光阴,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
回应
否认照搬真实病例
《女心理师》中写了各类心理疾病患者:一位衣冠楚楚的匿名男士问心理咨询师:“您到底跟我爱人说了什么?她回去就自杀。”一个骨瘦如柴的男人伸出手来,“我是个艾滋病人,肯跟我握手吗?”一个貌似天真可爱的男孩说:“我天天给爸爸的秘书下毒,我要让她死!”一位不久于人世的老革命,遗愿是“我有一百零一个洋娃娃,我要同它们一起火化”。
有读者在读完《女心理师》后,联想到毕淑敏的职业,不禁怀疑她将自己曾经医治的病人写进了小说。对此,毕淑敏解释说:“我从来没有把来访者的故事写进小说,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所有的故事都是虚构的。我坚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自己的故事和小说中的人物一模一样。假若一样,就是夸奖我了,因为这说明我虚构的本领还不错,能把假的写的和真的一样。”
毕淑敏说,《女心理师》中没有任何一个故事来自现实中的真实病例,“所有曾经接受过我诊疗的心理谘客都尽可以放心,我绝没有把你们之间任何一个人的述说,原原本本地搬进小说。严格地遵循心理医生的准则,不仅来自我的责任感,也来自我的基本才华。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我已经了然人性的复杂,完全不必照抄现实生活就可以完成故事的构建和挖掘。”本报记者卜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