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模特在中国轻松赚钱某产品广告中洋模特假扮消费者手机广告中洋模特假扮专家进行误导性推广
际文 供图
环球看点
本报记者 姚芃
如今行走在我国广告界的“洋托”,几乎比明星等公众人物都火。时下,明星广告代言正受到社会的广泛诟病,而“洋托”们却仍潇洒地行走在广告重点监管之外。法律对外国人在我国做广告的监管,从法规到实践目前都还存在诸多盲区
“各色各样的洋人正在肆无忌惮且畅通无阻地做着各类广告,忽悠咱中国老百姓,怎么就没人管呢?”打电话给编辑部的这位消费者是位颐养天年的“前公务员”,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他近来发现了一些“规律”,他说:“明星广告现在名声不好了,洋人广告又占领市场了,该管管了!”
“洋托”广告给钱就演
这位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的确很普遍。
在现今中国的各类媒体的许多广告里,常能看到洋人做产品代言。据业内一些知情者透露,活跃在当今中国的广大洋人广告代言人,有的不会说中国话,有的连产品是什么都不清楚,哪个在接拍广告前真正试用过该产品?哪个真正是所代言产品的受益者?哪个接拍广告前过问过广告语的真实性?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天知、地知,消费者不知、监管者也未见得知。
记者有位朋友的母亲,像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样,格外关爱生命和健康,而今社会上对生命和健康关切度最高、热情最大的莫过于药品、保健品广告了。两厢热情热烈对接的后果,是老太太跟着广告走,她的子女越来越担忧。
最近,记者把一份揭露洋人假扮外国专家拍广告的新闻报道拿给朋友即老太太的女儿,请转交老太太认真看看。
这篇报道中揭露说,有位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模特参加一个药品广告片的拍摄,拍摄前,工作人员告诉他,他尽可以表情自由地发表演说,随便说些什么都行。于是,他穿上了拍摄组事先为他准备的白大褂,在一间被假定为实验室的屋子里,坐在显微镜前,手拿着那盒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药丸,在镜头前自顾自地回忆着小时候第一次吃药的经历。几个月后,有人在某地方台看到了他拍摄的广告片:一个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可以治愈心脏病的中药。这个外国模特在片中扮演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西方医生、专家组的一员,在大约200名中国人面前发表演说,认可这种神奇药丸的疗效:“研究已经证明,这是世界上最新研发的治愈心脏病的药,这种药已经治愈了成千上万的心脏病患者……”
朋友告诉记者,老太太看后气坏了,嘴里不住地说:“丧尽天良、丧尽天良!”
“洋托”不是新病是沉疴
实际上,对于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监管者,由洋人扮演专家、消费者等“演广告”并不是新问题。
早在全国保健品虚假广告刑事追究第一案“哈佛代高乐”骗局中,“洋托”就发挥了神奇的作用。骗子徐能潮、罗佳佳在北京一大酒店举行了美国特效增高药──“哈佛代高乐”在中国生产销售的新闻发布会。而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出现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命遗传学专家查姆斯教授及其合作者卡克拉博士、“国家食品医药监督局”副局长、“中国青少年成长促进会”会长、“延边大学医学院”院长居然全是请来的“群众演员”。这些“群众演员”照着徐能潮和罗佳佳共同拟定的发言稿,肯定了“哈佛代高乐”的神奇疗效。随后,徐能潮带着复制的广告样片、光碟等资料,迅速在全国154个城市发展了192个二级经销商。25元的普通营养剂变为每盒498元的“哈佛代高乐五维赖氨酸片”。
这起全国保健品虚假广告刑事追究第一案,以两个骗子落入法网而告终,但是,广告中假扮专家的产品代言人包括“洋托”却逍遥法外。
“洋托”广告不可任逍遥
近年来,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据中国保健协会发布的警示,较多违规的是在广告中使用专家和消费者名义和形象,这类违规比例达到67.34%。
据了解,早在2005年6月,国家药监局就颁布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利用和出现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或者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
记者注意到,如今这类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中,却常常每每出现“外国专家”的身影,仿佛只要有个外来的和尚,其代言的产品也最能体现国外最先进的高科技水平。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此类“洋托”广告目前仍处在广告监管的重点范围之外,无人知晓这些“外国专家”的真实身份,更无从知晓他们所代言的广告产品的真实功效。
记者在采访中,工商等机构的广告监管机关人士表示,目前只能对发布该虚假广告的广告主、经营者、媒体进行处罚,而没有法律依据来处罚广告代言人,规范明星公众人物等广告代言人行为,更多的是靠自律,强调道义上的责任。
有专家指出,广告法固然存在着没有规定代言人法律责任的“致命漏洞”,也没有规定外国人不能作广告代言人,但是并不等于“洋托”广告可以任逍遥。
应该说,“洋托”广告问题也暴露了我国对外国人从事盈利性工作监管的一大盲区。记者了解到,有关公安机关近年查获有组织外国人从事非法模特职业的案件,查获违法嫌疑人中有组织者,有非法就业的外国人。这样的案件虽然不多,切入角度也不是广告监管,但足以说明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洋托”并不是“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