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政策现重大变化---美"反补贴"对我有四大影响
苗苏
美国商务部上周五(3月30日)发表声明称,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征收反补贴关税,这是自1984年以来,美国第一次向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此举意味着一项沿用了20多年的贸易政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反补贴关税是为了抵消外国政府对该国商品给予的补贴,本国政府对该类进口商品追加相当于补贴金额的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的关税制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规定,如果出口国给予其出口产品以补贴,给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损害威胁,进口国可对受补贴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的目的在于排除政府对自由经济的干预,恢复自由贸易秩序。
从世贸组织对补贴的相关规则来看,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文件中并没有对征收反补贴税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作排除规定,仅规定只要存在补贴行为、给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损害威胁,且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对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适用。
美国法律对反补贴的规定远远早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世贸组织的规定,并形成了成文法和判例法规则,在是否适用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上,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上诉法院对国会立法的理解并不一致,具有一定模糊性。但从美国的司法实践上看,反补贴规则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几乎已经成为共识,这也是美国百余年贸易救济实践的原则。
不过,在美国产业界的极力推动和部分立法者的支持下,这一原则近期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美国的反补贴法最早见于1897年《关税法》第5节,但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问题则首次因1983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碳钢盘条反补贴调查案而引起,该案的原告方美国乔治城钢铁公司要求商务部对来自上述两个国家的碳钢盘条征收反补贴税。在该案中,美国商务部认为,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因为补贴的概念对于没有市场而只有中央计划的国家没有任何意义。而且,由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和企业难以严格区分甚至混为一体,补贴意味着国家补贴自己,因而难以量化。
对于商务部的裁决,申诉方乔治城钢铁公司不服,将商务部诉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国际贸易法院否决了商务部的裁决,认为美国反补贴法是完整和无例外的,因此同样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国际贸易法院也不同意商务部“难以量化”的说法。对此,商务部不服,并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上诉。后者在认真考察了美国反补贴法条文、立法史等因素之后,认为国会的立法意图并没有将反补贴法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支持了商务部的主张。此即有名的乔治城钢铁案(1986年)——形成了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判例。
1991年,美国国内生产企业向商务部申请对中国进口的螺母和吊扇展开反补贴调查,商务部以类似的理由最终拒绝采取反补贴措施。
在决定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之前,美国既没有对中国采取过反补贴措施,也没有对其他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产品采取过反补贴措施。
铜版纸多用于商务印刷,如印刷年度报告、产品销售手册等这类通常对图片质量、彩色印刷要求较高的产品的印刷。中国每年出口的铜版纸在30万至50万吨之间。单从铜版纸一项商品的贸易额看,征收反补贴税的影响并不大,但这个决定却意味着一项重大的政策变化,甚至可能成为一些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端。
“人民币汇率制裁案”(又名“汇率报复案”)在连续5次推迟提交国会讨论之后,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已经对该法案通过的前景失去了信心,由于该法案要求对全部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7%的惩罚性关税,打击面太广而无法获得足够支持,且单方面征收惩罚性关税违反了美国在世贸组织中的承诺,而征收反补贴税却灵活许多,在操作上更可以有的放矢。因此,允许美国公司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提起反补贴申请比等待美国政府与中国就人民币问题进行谈判或者对中国进口产品单方面征收高关税要实际得多。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规则下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在国际贸易领域,世贸组织成员也通常采取此3种措施进行贸易制裁。随着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升温,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其国内生产商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因此,美国商务部举起反补贴大旗也并非完全出人意料。
1995~2004年,在全球176起反补贴调查中,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共发起调查128起,占全球的73%。其中,美国为70起,占40%,居第一位。美国在使用反补贴规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美国修改反补贴法将对我国方方面面产生很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我国企业将面临一系列的反补贴调查,有时反补贴和反倾销同时适用,对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反补贴调查比反倾销调查具有更大的危害,从涉及的产业来看,反补贴调查具有更广泛性,将涉及所有产业;其次,从涉及的主体来看,反补贴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政府行为,如果说反倾销只是使中国蒙受经济损失的话,反补贴更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因为一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将受到他国的间接干涉。所以,我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将会受到很大限制。为了减少美国的反补贴调查,中国政府可能按照美国所设定的市场经济标准自动减少对产业的扶持、自动减少国有企业,这会影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总体经济计划,甚至影响国家战略。第三,鉴于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即将于5月初举行,美国商务部选择这个时间对中国开征反补贴税也有讨价还价的意思,因为这样做无疑会增加美方谈判的筹码。此外,从政治因素看,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着“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而且越来越强烈,美国为了打压中国,必定会动用一切手段,反补贴无疑是又一利器。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