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两年多、三次延期执行的“禁鲜令”并没有随着今年元旦的过去而淡出消费者的视野。近日,“禁鲜令”再次出现新状况。国标委制定的两个牛奶新标准的意见被“反禁鲜令派”质疑,认定此俩标准与“禁鲜令”脱不了干系。
同时记者了解到,虽然今年元旦是“鲜”字包装牛奶的大限之期,但“鲜”字仍堂而皇之地标于一些牛奶包装盒上,而质检部门也没有进行任何处罚。西安市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认为,围绕“鲜”字斗争是中国奶业发展史上一场是非大争论。这场争论为我们以对中国奶业的管理、理念和今后有关奶业的标准如何制定等问题有所启示。
“禁鲜令”不了了之?
禁鲜令正式开始执行已有三个月了。有业内人士认为,禁鲜令整个实施的过程是虎头蛇尾,给人留下笑柄。明明禁鲜,却有产品仍标鲜,国家有关部门也不进行处罚。
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告诉记者,禁鲜令现在等于不了了之,国标委最终并无表态禁鲜令将如何执行,虽然市面上大的品牌为保守起见纷纷按照禁鲜令的要求更换了包装,但是很多小企业对禁鲜令仍不买账。
香满楼副总经理周冬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香满楼、风行、燕塘、晨光等大品牌都有遵照要求,早在去年年中就更换了所有产品的包装。不管禁鲜令效力如何,对于现在的巴氏奶企业来说,已经不可能再冒险更换包装了。
记者在广州好又多、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做随机采访时了解到,禁鲜令开始实施以来,广州市面上巴氏奶消费相对还算平静。据超市牛奶专柜的销售人员介绍,燕塘、香满楼、光明等牛奶改换包装后其销量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情况还算平稳。市民张女士表示她并不知道禁鲜令的事。她认为,她选择牛奶更看重的是质量和营养,只是改换了包装上的一个“鲜”字并不会影响到她继续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香满楼曾做过一份市场调查,结果显示90%的消费者不太认识牛奶”。
乳品新标惹争议
近日,《液体乳》和《酸牛乳》两个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被曝光,立即引来反“禁鲜”阵营的反驳。日前,广东省奶业协会向国家标准委递交了一份文件,文件中称:《液体乳》和《酸牛乳》两个新的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与原有国家标准相比,似乎没什么进步,反而在许多方面倒退了。
据报道,新国标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制定的,由设在黑龙江乳品技术中心的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负责起草,在去年禁鲜令连续两次推迟实施,“禁鲜派”、“保鲜派”口水大战正酣之际,这个标准就已经开始起草制定了。去年7月,黑龙江乳品技术中心曾在哈尔滨召开过一个小范围的讨论会,一些部门和个别企业的代表出席了该次会议。
新的国标用《液态奶》标准来代替原国家标准GB5408.1-1999《巴氏杀菌乳》和GB5408.2-1999《灭菌乳》两标准。对此,王丁棉认为,这种做法欠妥,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是原料和加工工艺不相同的两类乳制品,将它们归入同一标准有违常理。而国家在原GB5408.1-1999和GB5408.2-1999两个标准中均设置有控制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这些卫生指标或要求。但在《液体乳》标准中却将这些卫生指标取消。“这是对奶源质量要求的下降和放松,并易引发消费者对奶产品的不信任,对市场的培育不利。”
另外,在《液体乳》标准中,还取消了原灭菌奶中“不得添加防腐剂”这一条规定。丁棉认为,不允许在灭菌奶和酸牛奶当中添加使用防腐剂是出于对消费者健康负责。这意味着今后的生产企业便可以在牛奶中合法使用防腐剂了,由此所引发的后果,就是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甚至构成危害。
除此之外,在《液体乳》标准中,允许在纯乳中使用或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这已使纯乳失去了“纯”的意义。往牛奶添加了这些外源性添加物就导致原来的纯奶不纯,把不是纯的东西冠以“纯”来出售,这是典型的欺骗消费者行为。
“新修订的标准要符合行业的习惯、科学营养需要、消费者习惯、质量安全,要顾及95%以上的中小企业和广大奶农的利益,还要便于执行管理。”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这个新标准多项内容和国家卫生部制订的标准有相悖指出,如果真要执行起来,两者的冲突必不可少,还会搅乱行业的秩序。”
他认为,新修订标准很有可能也会不了了之。国标委和质监总局试图通过将原已细分的《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几个国家标准作简单的归类和整合,以达到标准的简化之目的。但所出现的两个新标准缺陷和错误百出,显得更为复杂和不可操作性,可以基本判断为是失败的整合。
他主张和建议立即终止该两个标准的修订工作,而改由在行业协会、卫生部、农业部、质监总局、食安局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在深入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这两个标准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
禁鲜反思考行业法规制定权回归之路漫漫
从中国奶协和乳协两大协会的口水战、到三度延期,再到现在似乎不了了之,“禁鲜令”的热度在行业持续了两年多时间。
纵观禁鲜令走过的这两年多时间,西安市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认为,围绕“鲜”字斗争是中国奶业发展史上一场是非大争论。这场争论对中国奶业的管理、理念和今后有关奶业的标准如何制定等问题有所启示。
王伟民表示,通过这场争论,各方详细阐述了有关奶的生产、收购,乳品加工、生产工艺、加热对乳品营养的影响,国外乳品企业的管理和理念,使大家都受益匪浅。一个是看到了我国奶业和世界先进国家奶业的差距,并不是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生产设备我国奶业也就现代化了。在管理理念上,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禁鲜令,本来仅仅是牛奶行业内部一个讨论的话题,但是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迅速在社会上升温,成为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王丁棉认为,这场争论将一个行业的问题放大到整个社会上,信息的透明度大大增强。一方面,行业参与制定相关标准的意识增强了,企业学会联合起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普通的消费者通过这场争论,使自己对牛奶的认识加强了,他们开始审视自己选择的产品是否营养健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无可否认,过去我国奶业的标准,包括乳品标准在内,都是由少数人来参与制定,而大部分乳制品企业,虽作为标准的执行者,但在标准制定上却无多大发言权。
王伟民认为,制定行业的标准和法规必须要吸收行业协会和广大乳品企业的参与。现在制定奶业标准的民主意识已经在业内开始抬头,企业的话语权在逐步增强,奶业标准的制定,不再只是由少数人说了算了。
王丁棉也呼吁,国家应该将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的权利交还给乳品企业、行业协会和专家手里,以此杜绝一些部门或一些人乱滥用职权仅为少数企业利益而随意新立或修改一些标准。
但他同时表示,虽然目前企业这种积极参与制定相关标准的积极性在逐步加强,但是想要真正得到权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讯国产高端酸奶试水抢滩
日前,光明乳业正式宣布历时三年自主创新的高端酸奶“畅优”面世,据光明新任掌门郭本恒透露,“畅优”因富含光明独家研发的B+100益生菌而具有突出的“调理胃肠道功能”,其科技含量足以与全球化的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公司现已着手向中国FDA申报保健食品批号。光明对于成为细分市场的此款“明星”产品充满信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民族乳业的成长已经不再单纯是“躯体”的成长,还包括“灵魂”——核心技术的成长。
基于菌种这一基础研究方面的巨大差距,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高端功能性酸奶细分市场一直为国际乳业巨头掌控。直到2000年,确立科技领跑自主创新路线的光明推出国内第一个“健”字号芦荟酸奶,就此拉开了中国高端功能性酸奶的序幕。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蒙牛、伊利两大常温奶巨头也开始于2005年开始进军功能性酸奶市场。
在功能性酸奶方兴未艾之际,纷纷试水抢滩的本土品牌能够拿稳高端酸奶的接力棒吗?
专家分析认为,本土品牌面临的第一关考验就是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功能性酸奶的功能源于所含的某类功效的菌种,高端功能性酸奶大战实质上就是一场“菌团”大战。加速培育菌种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决定本土品牌拿稳功能性酸奶接力棒的首要因素。
业内专家为此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基础研发、质量管控还是冷链建设,都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并非朝夕可至。因此本土品牌还要摒除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踏踏实实把内功练好,才能在高端酸奶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