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3日电 台大物理系教授何小刚提出粒子物理学新研究,引发学术界关注。“超对称最小扩展模型”将可能对目前沿用30年的粒子标准模型提出修正,且能解释宇宙能量中25%黑暗物质的现象。研究结果已获得物理最具权威性的美国杂志“物理评论通讯”刊登。海外研究单位也指出,这将开启新的可能性。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何小刚表示,2005年美国“费米实验室”HyperCP实验时意外发现稀有衰变事例导出的新X粒子,但传统沿用的标准模型并无法解释新X粒子的现象。
但何小刚的研究结果证明,过去粒子物理学界以为X粒子只有一个,但超对称最小扩展模型则提出应有7个黑格斯粒子(Higgs),其中最轻的粒子就足以提供解释。
何小刚提出的新粒子理论已经引起国际物理学界关注。其中专门介绍国际科技成果的physorg.com网站,3月7日报导“稀有衰变中的X粒子可能属于新的理论”时,就指出何小刚的分析可能开启了发现新的、具有很奇特性质粒子的可能性。
此外,英国物理学会网站physicsweb.org也指出,如果何小刚的理论经过旁证确立正确的话,现有具30年历史的标准模型必须被改进。世界著名科技杂志《新科学家》(NewScientist)也注意到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刊出文章指出,“世界上人们最想看到的黑格斯(Higgs)粒子也许已在人们鼻子底下出现而被忽略了。”
何小刚解释,所谓黑格斯粒子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粒子。自然界中所有粒子的质量起源都与黑格斯粒子密切相关,它是现有的标准模型中唯一还没被发现的粒子。此次新研究提出的模型不仅能包含原有的标准模型,也能完整解释费米实验室的新发现,并提出新的预言。
何小刚说,由于人们熟悉的物质只占宇宙间5%的能量,还有约25%能量是提供万有引力但不发光的黑暗物质;还有约70%的能量是人们了解更少的黑暗能量,新研究提出的超对称最小扩展模型将有助于解释宇宙中25%的黑暗物质。
(责任编辑:黄芳)